61天坚守ICU的护师冯奕:选择穿上防护服时 我就不再害怕

华西都市报 2020-11-17 04:35 大字

61天坚守ICU的护师冯奕: 在病房工作的冯奕。

“在医院的时候,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希望这次疫情早点结束,想紧紧拥抱着儿子亲吻,想脱下防护服自由自在地吹风晒太阳,想痛痛快快地吃一顿火锅……”

今年33岁的冯奕,是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从事护理工作13年,早已经把救助病人、不畏艰辛融入到了血液里。

毫不犹豫报名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白衣执甲,逆向而行!当冯奕得知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组织抗击疫情援助小分队的消息后,她毫不犹豫报名,成为医院第一批援助成都市公卫中心医疗队的成员。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冯奕对父母、孩子隐瞒实情,只对母亲说“因工作需要,出差一段时间”。

“实际上,作出这种决定是需要勇气的——源于对病毒的未知,对大量病患情况的不了解,我当时内心也曾有过恐惧。”冯奕说,但是,当她选择穿上防护服时,心里就不再害怕,唯有与疫情抗争到底的勇敢和坚毅。“因为我肩负着救死扶伤、抗击疫情的重任,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2月6日傍晚,冯奕来到成都市公共卫生中心培训,培训后随即被安排到重症病房,接手气管插管及血液透析治疗的重症患者,为确诊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技能和生活护理。

鼻梁和脸颊磨破

回酒店的路上晕倒在地

抗疫初期,由于防护服、口罩严重不足,冯奕和伙伴们都是节省着用,物资最缺乏时,她们使用黄色的垃圾口袋自己制作袜套使用。防护服每次穿脱至少需要花费20分钟时间。为了节约时间、照护更多病人,她们不敢多喝水,尽量减少上厕所。护目镜、口罩、手套,一刻也没有摘下来过,她们的鼻梁和脸颊磨破了皮。

长期佩戴护目镜,形成雾气凝结成水珠不断往下滴,视线模糊,穿刺时,为了尽量减少雾气,只能憋住气争取一次成功。如果雾气太多,还要经常晃动头,利用镜面上的水珠冲刷干净;手上戴着厚厚的双层手套,双手不再那么灵巧,每次采血、穿刺的操作都是对她们的极大挑战。

有一次下班,冯奕脱下防护服时,小组伙伴发现她全身通红,眼睛和脸上因为过敏和闷热,长满了红点疹子。细心的小伙伴马上去为她购买过敏药,但是冯奕却在回酒店的路上晕倒在地。醒来后,护士长问冯奕,为什么过敏了不早点出来,万一在病房出现过敏性休克怎么办?

冯奕回答,当时她没有顾虑那么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想浪费这一身防护服,尽量多照顾病人,自己能多做一点是一点,不想把工作分担给其他伙伴,让她们承受更大的压力。

“最艰难的时候,我心里就一直默念:忍耐、忍耐、再忍耐,一定会挺过去的。”冯奕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的技巧愈加熟练,更令人高兴的是,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给了她们极大的鼓舞。

日子回归正轨

抗疫精神激励着她前行

不知不觉,抗击疫情的时间表已来到3月底。这时候,冯奕接到通知,抗击疫情的日子即将接近尾声。

4月6日,经历了61天的抗击新冠肺炎战斗后,冯奕回到了单位,一切回归正轨。

冯奕感叹,今年的3月,有着“此去经年”的一段荒凉生活,但其中也蕴含着蓬勃生机——春花已落,夏叶未老。所有磨难终将远逝,所有疼痛都将绽放出芬芳,她一瞬间理解了尼采的那句话——“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的深刻含义。

“这次的疫情没有打垮我们,反而是我们在经历疫情后变得更加强大!回归生活的平静之后,我们依然会做着这样的工作,但是,2020年这段抗击疫情的特殊经历,值得我们一直铭记!”冯奕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田琳琳

新闻推荐

政企交流会“升级版”来蓉 50余位跨国企业中国区高管共话机遇

为应对全球疫情蔓延带来的影响,国家发改委与世界经济论坛组委会协商决定创新合作方式,组织在华跨国会员企业按月轮流举办赴...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