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缙云诗会遇见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全国诗人都被北碚的诗意和历史迷住了
当缙云诗会遇见第六届中国诗歌节 吕进(右)
李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重庆报道
行到北碚必有诗。重庆北碚是一块散发着历史馨香之气的宝地。抗战时期,大量科学文化教育机构进驻北碚,全国的思想精英在此集结。当时的北碚曾被称为“东方的诺亚方舟”,无数的宝贵人才、文物史料和重要物资都在这座小城中得到了尽可能安全的保护和存续。
11月6日,在成都、重庆跨城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重庆展开一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走进北碚,参加了第二届缙云诗会。
诗人学者感受北碚魅力
抗战时期的北碚,先后涌进了机关、学校、社会单位200多个,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三千名流汇北碚”。郭沫若、老舍、林语堂、梁实秋等在此创作出《屈原》《四世同堂》《雅舍小品》等传世名作;教育家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在北碚进行教育实验。梁实秋的雅舍纪念馆、老舍的四世同堂纪念馆以及卢作孚纪念馆,吸引着无数热爱历史和文学的人前往参观。
11月6日,在成都、重庆跨城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重庆展开一系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与川渝两地的诗人、学者一起,在奉节、北碚开展各种诗歌采风、沙龙活动。诗人们走进北碚,还参加了第二届缙云诗会。在西南大学教授、诗评家吕进的主持下,叶延滨、傅天琳、李琦、梁平、田禾、赵振江、荣荣、刘立云、李元胜、蒋登科、龚学敏、杨克、金铃子、缪克构、梦大侠、李海洲、金涛、王国平等几十名诗人或学者,分享了他们各自生命中首次或多次与缙云山相遇的故事,以及他们实地感受到的北碚历史文化所散发的魅力。
诗歌文化值得继续挖掘
来自黑龙江的鲁奖诗人李琦,1985年曾经到过缙云山,对缙云山印象非常好。后来她认识了重庆女诗人傅天琳,两人成为闺蜜好友、亲密诗友。“我最早知道缙云山,就是从傅天琳的诗作中读到的。当时我抄写她的诗,是她的小迷妹。后来我们成为好朋友,她领着我,去看她工作过的果园,看她留下青春身影和汗水的地方,这是她生命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可以说,我是顺着傅天琳的手指认识缙云山的。所以这次再来缙云山,感到非常亲,就好像来看望一个好朋友一样。文学是一种感动。一片土地,一座山,一座城池,都会带来很多美好的印象。一个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外界更多人认识一个地方,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就是诗歌的力量。对我来说,这里是一个诗意的土地,也是一个被诗歌照亮的地方。”李琦还提到,著名作家萧红也曾来到北碚生活过,“这块土地曾庇护和接纳过太多太多的作家、诗人。”
梁平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此次从成都回到重庆,在北碚参加诗会,他兴致盎然,“在缙云山开诗会,很吸引我。北碚的诗歌文化,是一个宝贵的文化资源,非常值得继续挖掘。”
李元胜如今居住在重庆,他说,“虽然缙云诗会才到第二届,但我已经能看到一个传统。在此前一些人的印象中,缙云山主要是自然之山,有很多珍稀物种在这里能找到。但其实它还是人文之山,有很多文化馨香。”
新闻推荐
马平(成都)这是我不曾留意的一张书签。它是《世界文学》杂志的随赠品,下端有时间标注,2010年第5期。算一算,它来到我的书房已1...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