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画像“十三五”砥砺奋进这五年
兴隆湖畔崛起新兴增长极。 白桦 摄
每一个五年,都是一次跨越。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已连续编制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计划,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跃升为国内新一线城市榜首。
每一个五年,都有特殊使命。“十三五”规划已到“交卷”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了最后冲刺阶段,身处其中的成都,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这条路上,成都不断攀爬经济发展高峰:2019年,成都GDP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有着良好本底的成都,在疫情期间,成为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2.6%。
这条路上,成都不断拓展民生福祉宽度: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成都,发布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指数,从15个方面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目标导航和“度量标尺”。
这条路上,成都不断调优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由“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开启城市格局千年之变,更是以117条举措,全方位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之城。
在重要时间节点上回望历史、汲取经验,是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最好姿态。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成都将勇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使命,从即将圆满收官的“十三五”中汲取动力,不断向前。
□文君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十三五”
城市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这是许多人对成都“十三五”的总体印象。也有人更偏爱用数字客观表达这一印象:
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2016年以来,成都GDP年均增速达7.9%,是国内万亿级城市中发展稳定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在全国、中西部和副省级城市中分别位居第7、第2和第3位,占全国比重较2016年末提升0.08个百分点。
经济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19年,成都人均GDP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达到103386元,迈入高收入经济体水平行列,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贡献率分别达到17.3万元/人和46.1%,分别较“十二五”末提升4.5万元/人和3.3个百分点。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成——围绕构建“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变革经济组织方式,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有机融合。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期的3.9:39.5:56.6调整优化为3.6:30.8:65.6。
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刷新的排名,见证着成都的发展步伐。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成都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重大要求,聚焦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城市方向、塑造时代价值、培育战略优势。
到今年底,成都将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如期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从西部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以项目为驱动助力成都勇攀高峰
过去五年,成都经济总量不断迈向新台阶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个重大项目提供强有力支撑。正因为如此,抓重大项目,也成为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工作安排中的重中之重。
项目怎么抓?制度保障是关键。为进一步树立项目化思维、强化项目化管理、落实抓项目责任,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同相关市级部门研究制定了《成都市改进重点项目管理工作的十条措施》《成都市支持保障重点项目的20条政策措施》等,用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重构重大项目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实现项目从招引、落地、建设到投产达效全流程科学管理和有效服务。
此外,成都还进一步拓展重大项目协同推进工作广度和深度,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构建“市县纵深推动、部门横向联动、社会各方合力协同”的重大项目联动协同推进大工作格局,多层级、全覆盖、立体式、精细化加快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实施。
疫情期间,经济的快速恢复同样离不开项目支撑。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成都全市上下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重点项目专班建立“市领导专班+问题会诊解决专班+项目服务专员”工作机制,设6个问题会诊解决专班,“一对一”设立服务专员,率先推动重点项目复工复产,进而饱负荷运行。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紧紧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扎实有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各市级部门、区(市)县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年度投资目标连续多年超额完成。
以产业功能区为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国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产业功能区的出现,正是成都在经济发展上对“好”的一种追求和探索。
在成都看来,产业功能区建设是转变城市和经济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优化空间布局和重塑经济地理的重要抓手,是克服“大城市病”和区域发展同质化的治本之策,是构筑区域发展比较优势和中心城市核心优势的战略支撑。
三年来,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从认识论到方法论思路愈加清晰、从战略谋划到战术推进局面逐步打开、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创新内涵日益丰富,并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产业功能区。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依托京东方等龙头企业,以AM-OLED为主攻方向,聚力做“专”OLED显示研发、制造和终端应用,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构建起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
天府国际生物城着力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金融链、国际社区、专业配套体系“4链1社区1体系”,致力呈现“将工厂建在森林里,将实验室建在花园里”的特色风貌。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要求,成都规划建设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创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开放式办公场地和科研设备、检测设施、小试中试平台等一系列研发配套服务,并为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提供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
在区域协同发展中体现成都的担当
一个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处在一个具体的区域当中。身处区域之中的成都,积极主动作为,务实推进区域合作。
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撑性工程,作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牵引性工程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成都“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与德眉资3市协同抓紧抓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实施,推动同城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
以务实推动一体化合作协议和成绵、成乐、成遂、成雅合作协议为抓手,协同组织实施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协同创新体系与产业联动区建设、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等合作项目(事项),推动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围绕增强“主干”引领辐射带动能力,以做强成都城市极核功能为导向,强化“干支协作”、促进“五区协同”,与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南充、广元等市签署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加速构建“水涨船高”的区域发展利益共同体。
以推进成渝双核联动务实合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为重点,推动与省外城市间开展多形式、多元化、多领域合作,仅今年上半年,就推动成渝两地新区、开发区、区(市)县、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间签署合作协议21项,与南宁、贵阳、钦州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城市建设合作协议持续推进落实。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占据重要席位的成都,将向新的高峰发起挑战!
新闻推荐
家庭与生活报讯10月29日,全国医学院校首家华为智能医学ICT(信息通信技术)学院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根据2019年成都中...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