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职能顺体制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在锦江 推门就是美好生活 锦江区积极探索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社区体制机制改革扎实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

成都日报 2020-11-02 01:47 大字

太古里商圈成为“网红打卡地”

2019年10月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成都市全面启动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锦江区先后实施并完成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与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全区街道数量从16个调减到11个,社区从89个调减到76个,城区空间治理格局得到系统性重塑。

聚焦赋能增效便民,加快建立覆盖全区域全人群、标准化均等化的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如何着力发挥改革聚合效应,做好发展的“后半篇文章”,形成未来城市发展治理体制机制比较优势,推动“物理合并”真正产生“化学反应”?

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市相关部署和要求,昨日,锦江区召开全区街道工作推进会,发布锦江区《关于做好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赋能增效便民”为导向,着眼构建与锦江区域特征相适应的城市工作体系、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街道管理运行机制、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对统筹抓好街道和社区撤并后的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围绕改革、发展、服务、治理等方面明确了15项主要任务,同时配套《赋予街道“五方面权限”制度性材料(征求意见稿)》及《关于深化“街道呼·部门应”服务基层工作机制的方案(征求意见稿)》,采用“1+5+1”的模式,锦江区将加强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制度机制创新,全面提升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建设更加美丽、更具活力、更有品位的现代化国际化锦江夯实基层基础,将“推门就是美好生活”打造成最靓丽的名片。

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

营造高品质社区推动高质量发展

“家门口见的绿地又回来了,还比以往更漂亮啦!”沿着修葺一新的健身绿道,缓缓走进绿草茵茵的微绿地,秋日暖阳下金灿灿的银杏叶翩翩飞舞,眼前的美景让家住锦江区成龙路街道国槐社区东方丽景的杨女士感觉分外惬意。就在几个月前,家门口的微绿地还长期被沿街商铺占用,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街道也来整治过很多次,但很快又死灰复燃让人很头痛。”

多次整治行动并未彻底解决问题,成龙路街道相关负责人意识到,问题的根源还是缺乏全盘统一规划建设。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成龙路街道联合锦江区政协办、锦江区委组织部、区委社治委、区卫健局、区综合执法局等多部门联合行动,不仅整治了占道问题,还形成统一规划,按照公园城市建设要求,对微绿地进行提升打造。

“做好‘后半篇’文章,首要之举是把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轴心’地位立起来,要强化街道党工委的全面领导。”在锦江区,像成龙路街道这样“街道呼·部门应”的案例并不是个例。聚焦做强街道,在现有《锦江区“街道呼·部门应”服务基层工作机制》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锦江区创新提出将继续深化“街道呼·部门应”服务基层工作机制,优化“街道呼叫、中枢派单、部门应答”工作流程,细化呼叫事项清单,强化督察问责,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构建街道部门协同运行、高效联动、共抓治理、共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具体来讲,锦江区做优中枢机构,将锦江区“街道呼·部门应”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委社治委,负责常态化收集各街道呼叫清单并负责统一派单调度,及时掌握呼叫事项的处置进度,并协同锦江区委督察室完成对问题处置情况的考评,将全区“街道呼·部门应”服务基层工作机制落地落实。

做细呼叫清单。聚焦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普遍的突出问题,锦江区将出台《锦江区“街道呼·部门应”综合性事项清单》,所列事项分为“简单问题”(Ⅰ级)、“一般问题”(Ⅱ级)、“复杂问题”(Ⅲ级)3个等级。

做优呼应流程。对于简单问题,通过组织一线网格员、街道自身力量、部门派驻街道力量自行处置。相关问题处置后及时在街道备案;面对一般问题,经街道综合研判,通过“大联动·微治理”智慧信息系统“呼叫”单一区级部门并向区“街道呼·部门应”工作办公室备案,由应答部门协同街道处置;针对复杂问题,采取两次派单的方式进行处置。街道发现问题后,经综合研判,通过“大联动·微治理”信息系统直接呼叫区“街道呼·部门应”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根据街道呼叫请求进行首次派单,通知相关街道、部门召开协调会,厘清任务、明确职责,按照协调会决议,办公室进行二次派单,各单位接单后,按协调会商定事项开展工作。

“‘街道呼·部门应’将有助于部门与街道之间协同配合更加紧密,部门对街道的服务更加精准精细,实现责任在一线落实、调度在一线进行、问题在一线解决。”锦江区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一创新是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的一次强有力的“破冰”。

优化优质服务供给

营造美好生活新场景

平坦的草坪、开阔的绿道、缤纷的花朵……近日,在成都商会大厦工作的何先生感到眼前一亮,每日都要经过的一环路东大街口不见了围墙,鲜花与绿地编织的彩带取而代之,从前的荒地焕然一新,绿道间点缀着形态各异的休闲座椅,街口处还植入了“爱成都·迎大运”的街头小品。“城市多了一个这样的绿行空间,每天从这里经过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观赏如画的城市风光。”

在锦江,既有隐在市井中的花艺茶坊、落在街角的小书店,也有开在奢侈品店中的艺术展;既有藏在街巷里的咖啡厅,也有融入民宿的天府文化,美学体验和城市文化融入衣食住行游购娱。不断涌现的美好生活新场景,构成品位锦江独特的时尚优雅气质,让“推门就是美好生活”成为这里最靓丽的名片。

优化优质服务供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实施意见,锦江区将持续完善城市街巷交通功能,“十四五”期间实施100条城市道路品质提升。改善出入城主要通道的交通环境,加大景区道路管理维护力度。实施固网宽带和5G基站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到2020年底,锦江全区将实现5G网络室外信号全覆盖,到2022年实现4K标准广电网络全覆盖。

营造公园社区场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锦江区将深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打造、社区服务提升、平安社区创建“五大行动”。2020年,完成老旧院落改造39个,集成打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50条。每年启动建设11个市级示范社区,加快建设一批形态、生态、业态、文态、心态融合的美丽宜居公园社区。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深化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锦江区将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深化“一网通办”“一窗办理”“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开展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化试点工作。

提升治理效能

优化基层治理格局

如果说,改革的“前半篇”文章重在减数量、调结构,“后半篇”文章关键就是优职能、顺体制,让街道社区有权管事、有能力办事。

推动街道扩权赋能,根据新的实施意见,锦江区将健全党委领导双线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构建“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的基层工作机制。全面扩大街道管理权限,落实街道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辖区规划编制和建设验收参与权、对涉及多部门协同解决事项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权、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综合执法力量统一指挥调度5项权力,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责权统一。

社区是行政单元最小的一环,面对的却是最广大数量的群众。在社区基层工作岗位已经25年的锦华路街道琉璃社区党委书记游晓英见证了锦江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深切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悄然变化。“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条理清晰,这也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中去。”

深化社区减负增效,锦江区将依法依规完善社区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负面事项清单和可购买服务事项清单,落实动态调整机制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备案机制。大力开展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三名”工程。“坚持放权与松绑并举,才能让基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促发展上来。”锦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锦江区将以“治理提能行动”为指引,示范社区建设为抓手,产业社区、国际化社区、主题社区、智慧社区为重点,挂图作战、跑表计时。以居民认可、企业认知、社会认同为干成目标,力争将锦江社区建成在城市治理中体现温度、服务居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在城市发展中体现质感、服务营商环境的一线阵地。

做好“后半篇”文章, 干部人才是改革的核心。为锻造一支敢想、善谋、勇为、争先的基层干部队伍,锦江区将加强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街道领导班子,注重选拔具有街道工作、社区党委书记经历的干部进入街道班子,重点选配一批熟悉经济发展、项目促建的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街道任职或轮岗。加强街道干部梯次培养,建立街道人员编制标准和动态调配机制,探索开展统筹使用基层各类人员编制试点工作。

“体制机制的调整,最终目的还是促进区域更加协调有序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大会上,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优化基层治理格局,锦江区还将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同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建强“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党组织联动体系,深化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制度,完善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高质量完成2020年基层治理省级示范街道、示范社区试点建设任务,大力实施“三名”工程,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突破、走在前列。

新闻推荐

中国婚博会成都开展首日现场交易额1.51亿元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申梦芸实习生张一帆)10月31日,中国婚博会成都展在成都拉开帷幕。中国婚博会数据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当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