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时光(下)

华西都市报 2020-10-27 03:09 大字

李商隐像。

黄宾虹画作《巴山夜雨图》。

□ 许永强

李商隐在四川的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郁郁寡欢。但却是他佳篇辈出的精华期,也是其感伤诗风成熟的时期。创作的诗歌主要包括自慨、悼亡、思乡三类题材。

一个有着满腹才华和凌云壮志的人,凄凉地在人生荒原上跋涉,最终寂寞而终,不能不说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最高成就是诗,独占晚唐诗歌的鳌头,和杜牧合成“小李杜”,与温庭钧合成“温李”。从那些少年时的憧憬,拜谒恩师的激动,到心心相印的幽情;从成年后的凌云壮志,到求仕无门的悲苦惶恐,都在李商隐的笔下呼啸成风,奔腾如河。他的诗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命运蹇终获信任

853年秋,当时与东川毗邻的西川节度使管辖范围内发生了一桩严重的刑事案件。居住在东川节度使辖境内的姚熊,在西川境内斗殴。西川的当事人阿安直接向御史台(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控告。朝廷特令东川节度使派代表赴西川会审。

西川和东川关系密切,政治经济地位都比东川重要,西川节度使杜悰是名相杜佑的孙子,唐宪宗的长女婿,曾任宰相,两度调任西川节度使,威望和地位都在柳仲郢之上。然而,杜悰本人并不具备经世才干。不论是在朝中担任要职,还是出任地方官,都是尸位素餐,甚至连有用人才也未向朝廷推荐一个。杜悰每到一个藩镇,从未断案,致使许多人冤死狱中。对此,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人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秃角犀”,空有“珍贵动物”之名,但无实际用处。

853年12月,李商隐以幕府判官带宪制身份奔赴西川首府成都,与杜悰结识。在此期间,李商隐向杜悰希求援引,写了《献相国京兆公启一》《献相国京兆公启二》两文和《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逾,其实情溢于辞,顾惟疏芜,曷用酬戴,辄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两诗。杜悰对他的献岁诗表示赞赏,但却没有帮他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第二年5月,杜悰启程赴淮南,李商隐奉柳仲郢命前往渝州界迎送。遗憾的是,杜悰这只“秃角犀”自始至终没有给李商隐任何帮助。这也让李商隐对政治前途感到更加失落。

李商隐以幕府判官带宪制身份奔赴西川成都推狱,说明柳仲郢对李商隐还是相当看重和信任的。除了让李商隐起草许多重要文件、赴西川推狱外,还将他的职位一提再提,关心他的个人生活。为安慰失去妻子的李商隐,柳仲郢将州府乐籍中才貌双全的歌女张懿仙相赠,被李商隐委婉拒绝。并应李商隐之请撰写《法华经记》。李商隐十分感戴柳仲郢的知遇之恩,在梓幕期间,为柳仲郢撰写了12篇文章,献给柳仲郢的诗文就有《献河东公启一》《献河东公启二》《上河东公启》《谢河东公和诗启》《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西溪》等,其所呈献诗文皆情真意切,委婉动人。

不难看出,李商隐在梓幕期间,是得到了柳仲郢的充分信任和关怀的。他与柳仲郢的关系亦很融洽,他们之间除了宾主关系外,更有朋友情分。

擅作诗 光华万千

李商隐在四川的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郁郁寡欢。但却是他佳篇辈出的精华期,也是其感伤诗风成熟的时期。创作的诗歌主要包括自慨、悼亡、思乡三类题材。

书写人生感慨,是李商隐诗的一个基本特征。李商隐假日到梓州城郊西溪畔,观花看柳,先后写了《即日》《柳》《北禽》等诗,借咏柳自伤迟暮,抒发自己晚年人生坎坷、潦倒沉沦的感慨;以“北禽”自况,抒写自己虽有填海之志而无真力。也有诗人深沉忧虑,对国家大事的感慨,如《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将“离席”和“世路干戈”密切结合描写,从杯酒中见局势风云,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清醒认识和深切忧虑,也表达了诗人对当前醉生梦死、毫无远见的客人的深刻讽喻,意境深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的悼亡诗是蜀中时期特有的诗歌题材。851年,李商隐入蜀前,妻子王氏刚去世不到半年时间,由于夫妻间感情深厚,李商隐十分想念,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常在诗中追忆往事,悼念亡妻,其悲伤凄苦之情跃然于字里行间。如《壬申闰秋题赠乌鹊》:“绕树无依月正高,邺城新泪溅云袍。几年始得逢秋闰,两度填河莫告劳。”再如《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分别运用比兴和反衬的手法抒发缠绵哀感。

852年春,妻子王氏去世周年时,李商隐以告假的方式,居家哀思,写了一首《属疾》:“许靖犹羁宦,安仁复悼亡。兹辰聊属疾,何日免殊方。秋蝶无端丽,寒花更不香。多情真命薄,容易即迴肠。”诗人从妻子、自己的不幸,推想到生离死别是人间的一种普遍现象,极富哲理启示。感情真挚,意蕴含蓄。

在经历了丧妻之痛以后,远离京城,远离子女,孤身一人远赴梓州幕府,那种孤独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烈。此时的李商隐所思念的家乡,已经不单单是祖籍,还包括京城,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虚化了的能够安放他那漂泊无依灵魂的家园。“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正是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李商隐在蜀中写了大量思乡之作。

853年秋天,李商隐看到满眼秋色,触动乡情离愁,写下《写意》:“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通篇写羁愁之恨,迟暮之痛,世路崎岖之慨,时世阴霾之辈。这首诗也被冯浩评为“黯然神伤、情味独绝”。

还有不得不提的历代传颂名篇《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无繁词丽藻,娓娓道来,如语家常,朴实亲切,明白如话,而又起伏跌宕,委婉含蓄,是白描胜境的典型。古往今来,很多人觉得该诗是一首爱情经典诗,是作者跟妻子的跨时空对话。这是不是一种“误读”?如今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此诗写于李商隐入蜀的后半期,也就是853年到854年之间,其妻已去世两三年。学者们认为巴山夜话里,李商隐与之“夜话”的那个“君”应该是从小一起交游的令狐绹。仕途上的不顺,李商隐渴望和已任宰相的令狐绹重归于好,用“西窗”拉近彼此距离,用青少年的回忆来打动对方,更是一种改变现状的渴望。然而,李商隐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

855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不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约859年初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一个有着满腹才华和凌云壮志的人,凄凉地在人生荒原上跋涉,最终寂寞而终,不能不说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的。他的最高成就是诗,独占晚唐诗歌的鳌头,和杜牧合成“小李杜”,与温庭钧合成“温李”。从那些少年时的憧憬,拜谒恩师的激动,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心心相印的幽情;从“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成年后的凌云壮志,到“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求仕无门的悲苦惶恐,都在李商隐的笔下呼啸成风,奔腾如河。他的诗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闻推荐

2020中国楼宇经济全球合作大会下月16日在蓉举办

3天时间,45场活动,预计上万人次参会参展……昨日,在2020中国楼宇经济全球合作大会暨中国商业地产行业2020年会新闻发布会上,...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