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美好生活无限憧憬 畅想未来城市理想形态

成都日报 2020-10-25 04:12 大字

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嘉宾参观城市建设图片展本报记者 张青青 摄

里奥纳德

成都是将环境保护、公共空间和生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的城市。

Francisco

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必将走向国际前列,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公园城市生活典范。

张人禾

经研究和观测,近年来成都空气质量正在持续变好,这也证明了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

乔清举

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这种模式对于全球各地有相关基础的城市发展而言,都具有引领作用。

祁述裕

成都可以把散落的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领域?的嫁接。

贺克斌

成都全市上下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收获实践经验。

一年前,公园城市作为“新生体”,第一次以论坛的形式,给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一个碰撞思想的平台。一团团探讨公园城市“是什么、建什么、怎么建”的火花在会上萌生,并在会后得以实践。

经过又一年的大胆闯、大胆试,成都在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围绕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等方面,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昨日,各路“大咖”带着他们对这些成效的新认识与新观点,再次来到成都,在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分享了更多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可能。

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

敢于重新设计城市 让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应当思考城市的作用,城市占到地球总面积的3%,但排放了大气中75%的二氧化碳,消耗了70%的自然资源。”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斯坦法诺博埃里认为,应当努力改变城市功能,并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型项目落地。

“我们需要树、需要植物,我们还需要森林。”斯坦法诺博埃里指出,目前,地球上有约3万亿棵树,占地球表面的30%。人类应当知道树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树木帮助我们在地球上生存,并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当我们提出要在全世界植树造林时,更大的目标是将一般城市转型为森林城市,在城市中植树造林,增加城市中的绿化面积。”

斯坦法诺博埃里建议,要敢于重新设计城市,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米兰有一个垂直森林,既可以净化城市空气,大幅削减能耗,也是一种保护现有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绝佳方式。而中国两个垂直森林的建筑也即将开工。“我们要努力探索新环境和新领域,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让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斯坦法诺博埃里说。

西班牙全科建筑师、四川贝壳莫拉雷斯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Francisco Morales Rubio

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 必将走向国际前列

“为了实现建筑与绿植的有机融合,关键在于找到公园空间、自然空间结构打造的新路径、新模式。在这方面,新加坡长期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的典范,但是我相信自己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典范模式正在成都日益成型。”Francisco Morales Rubio对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成都的模式虽然还未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表示,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必将走向国际前列,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公园城市生活典范。

对于如何设计建筑才能更高品质地展现公园城市魅力?成都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优势?他认为,首先应该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公园社区空间打造,然后是建筑设计。同时,建筑本身也应该在设计时预留公园景观渗透的空间。应该形成两个层次的公园空间,在公共和私人空间之间流畅过渡、互相渗透、有机生长。成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加上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对于绿植空间的打造具有出自骨子里的热情,因此,成都在这方面具有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巨大优势。

而市民对公园城市建设的参与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老百姓对于公园城市打造具有很高的热情,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将成为公园城市打造的核心参与者和公园城市生活方式的缔造者。”

戴水道亚太区总监、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 里奥纳德Leonard

建设自然之城 做自然的管家

“成都是中国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将环境保护、公共空间和生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的城市。与其在城市里建公园,不如在公园里建城市。到2050年,成都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供人步行或骑行的道路网。”里奥纳德认为,天府绿道将数百个公园、花园和受保护的“生态区”相连,建成后的成都将被包在一个巨大的花园之中。

里奥纳德表示,建设自然之城的指导原则是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建造世界一流的自然园林,将自然还原为城市景观,加强生态与游憩空间的互联互通,增强动物管理,开发科技和产业能力,激励社区共同创造,做自然的管家。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 潘家华

体现“以人?为本” ?公园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产品

“?公园城市是综合性的生态产品?,它不是对工业文明发展方式下的‘城市病’的修补,而?是?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新范式,?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概念。”潘家华提到,?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城建很多公园、绿地,而要实现多园合一,即工业园、文化园、商业园、公园绿地等融合发展。

他认为,公园城市?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产业,没有产业?就?背离了城市发展的初衷。我们提倡的?并不是建设庞大的、需?要走?三五十公里才能到的公园,而是就在每一位市民身边的、可触的公园。

谈到成都目前的公园城市建设,潘家华认为,成都是一个生活气息?特别浓厚的城市,?便捷?便民,气氛和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都是复工复产最快、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落地都?排在前列。

聚焦于成都未来的发展路径,潘家华认为公园城市的发展方式并不是否定技术的创新,而是需要技术的创新,并且?要符合?和谐发展的基础。“我认为城市必须是开放的、扩大的、共享的,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这才是理想的公园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凯

公园城市是城市“硬界面”的“软化”

在高度人工化的环境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等,但是,城市只有“硬件”是不够的。王凯认为,城市要有“硬环境”也要有“软环境”。“公园城市就是城市‘硬界面’的‘软化’。”王凯表示,公园城市是把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以及绿色发展理念都嫁接在了一起,把城市建在公园中,公园建在城市里,让老百姓出门就能看见绿色,只有“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结合才能建设好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让城市成为一个大公园,城市空间就要“见缝插绿”,居住、产业、商业与绿地要无缝衔接。怎么才能提高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王凯分析,以往提到公园或者讲到城市的功能分区,其实功能比较单一。比如居住区、住宅区、工业区、CBD……其实现在这个概念要打破,要更加注重融合。“所以现在有个新的提法叫‘有风景的地方有新经济’”。王凯说,也就是说在山水环境里植入了新业态,反之,让经济业态“穿绿衣”,实现城市产业规划的融合发展,“以前,生活功能区是分离的,而现在各功能分区是融合的。”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科创和新经济局副局长、成都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 黄磊

发挥成都科学城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科技创新作用

作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的核心,成都天府新区一直遵循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在成都科学城片区培育和植入生态场景,来探索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径。

“我们优化了‘一中心两基地一岛三园’的功能组团,主要依托鹿溪河、兴隆湖、凤栖湿地等区域来打造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以及高技术服务组团。它的理念就是以生态脉络来引领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地图的分布。”黄磊指出,鹿溪智谷网球公园等7个生态价值项目已经落地实施,天府海创园等1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空间也正在打造,未来将为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要素齐全、服务高效的发展平台。

“坚持产业功能区主战场,成都科学城充分聚焦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产业。”黄磊介绍,目前成都科学城引进的重大项目已有130余个,引进集聚的新经济企业超过了1万家。在数字经济方面,主要围绕着5G、集成电路等8个重要的产业领域以及产业领域上下游的28个重点环节来实施精品招商。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 张人禾

发展新技术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是和气候条件密不可分的。”张人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经研究和观测,近年来成都空气质量正在持续变好,这也证明了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下去生产生活,肯定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那么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好成都的生态本底?张人禾认为,这必将涉及到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新技术投入使用。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才能更好保护好生态环境。

“成都地处盆地内部,对于污染物的扩散是不利的。”张人禾表示,研究表明,植被的增加可以使热岛效应更碎片化;增加湿度,能减少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也能降低PM2.5浓度。因此他建议成都通过植被设计和生活用地的设计,来增强局部环流,用山谷风来调节微气候,“其实人要善于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才有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贺克斌

着眼“治本” 通过发展新业态调整产业结构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贺克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生态治理的未来之路还“道阻且长”。如何破题接下来的环境治理,是全国都在思考的问题。“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会为今后绿色低碳的中长期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贺克斌认为,践行低碳将是未来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其成果需要长时间来见证和检验。“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以来,成都全市上下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收获实践经验。”贺克斌说,下一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成都应与重庆加快协作步伐,实现PM2.5与臭氧这两大空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其关键在于臭氧减排上。要降低臭氧生成前体物,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通过发展新业态、新经济来调整产业结构,从‘治本’出发,兼顾‘治标’,才能实现空气质量稳定达标。”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祁述裕

通过四种途径 把文旅资源融入到公园城市建设中

“在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可或缺。”怎样把文旅资源融入到公园城市建设当中,成为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祁述裕认为,可以通过四种重要的途径来实现这一点,分别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功能拓展和功能转换。

在资源整合上,他提到,最近国家文旅部发布了?全国12个重点非遗旅游线路的通告,?通过旅游线路整合的方式推动“研学游”,?这为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成都可以把散落的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领域?的嫁接。”在搭建平台上,街头艺人的案例给了他思考。他认为,?如果能够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不同的人借助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能为城市增加色彩,?增加温度,让城市内涵更加丰富。在?功能拓展方面,可以让?博物馆、文化馆等发挥更多经济价值。在功能转换上,则可以在现有的老街区、老建筑上下功夫,让它们焕发新活力。

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色彩奠基人 宋建明

通过定制公园城市专属色号 挖掘成都的发展潜力

“社会空间的核心是人。想要达到人、事、物、场、境的全面发展,就需要从营造者、拥有者、投资者、消费者等多类人群入手,通过大建筑和小市井的和谐统一,搭建公园城市的各种专属场景,匹配生活在这里的市民的需求,最终实现美丽成都的目标。”在媒体采访室里,宋建明从多个角度谈到为城市量身定制“彩衣”的意义,在他看来,城市色彩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城市的独特与品质。

从培育生产力的角度而言,城市的形象无疑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把城市形象的“梧桐树”种得枝繁叶茂了,经济自然就发展起来了。从架构城市美学的角度而言,让所有事物达到色彩上的平衡,这是城市美学的内涵之一。而从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城市色彩规划需融入未来的城市发展逻辑之中。“因此,在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也应考虑色彩这一因素。”

中央党校督学、教授、博导 乔清举

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公园城市是一个新的城市发展规划理念,包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等这些指导思想。”乔清举认为,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是根据成都的山水人文特点,探索出的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公园城市也应该是成都城市建设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这种模式对于全球各地有相关基础的城市发展而言,都具有引领作用。

乔清举说,自己经常来成都,在他看来,成都不只是一个省会城市,而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这里的城市格局、产业布局,包括城市文化、城市山水,都在全国的省会级城市里名列前茅。“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的成都天府新区有着比较有特点的地方。我希望,将来说起我们公园城市的时候,它不光是一个自然的公园,也是一个人文的公园。因为从这个角度来讲,公园城市是更有生命力的。”乔清举说。

李菲菲 杨静耕 孔维睿 蒲娇 黄骏阳 本报记者 缪梦羽 王琳黎 曹凘源 李颖

新闻推荐

“花语病房” 病区主任自掏腰包买绿植 忘路病患找到回“家”路

患者房间门口摆放着不同的绿植绿色草地,鲜艳图案的墙壁,里面的走廊铺满鲜花,有的房门放着菊花,有的房门放着龟背竹……如...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