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心善举,“效仿”又何妨

皖北晨刊 2020-10-20 18:00 大字

□郑桂灵

日前,一对上海夫妇带着一岁多的孩子乘飞机到成都旅游,由于担心途中孩子哭闹影响其他乘客休息,于是特意准备了耳塞、糖果和暖心小卡片送给同机乘客。据《成都商报》报道,夫妻俩拍下视频发出后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不少网友表示赞赏,也有部分网友说“这样的事件以前看到过”,质疑这对夫妻是在效仿别人来进行炒作自己。

带不懂事的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确会担心孩子哭闹影响到他人休息,给其他乘客送去耳塞、糖果、小卡片,当属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爱心善举。即便是“这样的事件以前看到过”,效仿别人就一定是在借此“炒作”“营销”吗?这种对爱心善举的曲解与非议着实不妥。

而过分解读“这样的事件以前看到过”背后的潜台词,或不无“不再新鲜”和“意在炒作”两层贬义,这种曲解和责备显然不妥。人们乐见不同凡响的“有新意”,但“创新”的本义是要补齐短板、完善不足、提升层级或创新模式。面对一岁多大孩子的哭闹干扰,除了孩子父母的尽可能抚慰,目前的办法也许就是让乘客戴上耳塞,以作充耳不闻之态。

至于吸人眼球、想当网红的炒作之说,当事的宝爸钟先生明确予以否认,“只是很正常地分享视频”。时下,网友发视频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已成为俯拾皆是的常态,实在没有必要以戴有色眼镜视之,动不动就往蹭曝光度、想当网红上扯。

爱心善举就是要在人们不断的效仿、复制和宣传中得以传承、弘扬。诚如孩子母亲鲁女士面对质疑时所说,这件事就像扶老人过马路一样,“不是只有一个人可以这样做,好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去效仿”。“效仿就效仿吧,好的事情,大家都去效仿不是更好吗?”

效仿不是问题,“该效仿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多些对爱心善举的崇尚和践行,多些对不良行为的抵制与斗争,才能为社会积聚起更多惩恶扬善的正义因子。

新闻推荐

内江社区大学: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学习型城市建设高峰对话”会上交流互动

(记者邹明)10月15日-16日,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学习型城市建设高峰对话”(以下简称高峰对话)在成都举行。活动由四川省社...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