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本世界名著的书摘 穿起48年的书店生活
2020天府书展正在火热举行,全省200多家实体书店和各大出版社都纷纷举办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其中也包括许多新书推介。以下参加本次书展的三本(套)新书,包括了以书店为主题的小说、以城市名物为特点的笔记,以及专门写给孩子们看的历史人物故事。总有一本适合你。
青丝变白发,小姐姐变阿婆 她读完了书店几乎所有的书
文/邓辉
《谷子书店》
——日前,杭州的“理想谷”书屋首位客居创作人、青年女作家碧珊(右图)的首部长篇小说力作《谷子书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小说以一家书店在即将关门的最后一天为背景,讲述了书店主人康阿婆想办法让大家来到书店参加告别会,并在这最后24小时内回忆书店过去的种种故事,展现了康阿婆及小镇人和这家老书店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
《谷子书店》是一本不带有饥饿感的小说。
是的,是这个词——饥饿感。
饥饿感分为两种:一种是空腹有食欲,另一种则是精神上的。后者更像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状态的隐喻。人人都对世界充满欲望,又被欲望反噬得饥肠辘辘。
这种饥饿感也同样出现在写作上。认识的人里有好几位都出书了,他们的玩法都是通过公众号吸粉,粉丝到一定数量就出书。书籍类型多是成长或职场,书里要讲的内容大约都是教你如何活得优雅、教你提高情商……说起来一句话,教你怎么成功。
他们急不可耐地向你传授成功人生的法则,或者用一种高深莫测的口吻向你传递焦虑。事实上,很少有成功学让人取得成功,倒是失衡的心态常让人陷入一种难以被满足的饥饿状态。
《谷子书店》的存在是一个特例。小说各章节的名字由25本世界名著组成,这已经注定了它是一本文艺气息极浓的作品。25本世界名著,让读者在读小说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检验自己过往的阅读量,会跟随作者的指引,走向一本又一本历经时光不朽的名著小说。它们像彩蛋一样,以书摘的形式出现在小说叙事中,给阅读带来惊喜。
而随着阅读继续,你终于发现,那些精彩的书摘其实只是小说主人公康桦阅读史中的沧海一粟。
顺着时光回溯,过去的48年中,康桦一直浸淫于阅读,青丝变白发,小姐姐变阿婆,她读完了谷子书店几乎所有的藏书,也不知不觉中将自身命运与书店绑在了一起。但是,现在命运出现转折:让她生命脱胎换骨的书店即将被改建成商业机构,搬迁时限已到了最后一天,该怎么办?
抗争,用一个阅读者独有的方式去抗争。
试想一下,假如有一间书店,你和它在一起48年。你读过这里的每一本书,检视过每一个角落,用心维系着书店里的一切,包括引导部分习惯不良的读者……阅读反过来塑造了你的生活,而书店,作为书籍的寄存之地,最后也变成灵魂的寓所。你怎么忍心和它割离?
有些人之所以一直不想离开故园,并非因为别处的生活不会更好,而仅仅是因为早已谙熟此间的一切,从身体到精神上,都对过去生活的空间充满依赖。你可以说这类人不识时务,或不知灵活变通,可是,一个人守护着一家不盈利的书店,又有什么错呢?
谷子书店的主人耗尽一生,读的都是“无用之书”;坚守近半世纪的书店,也没有任何商业化的目的,有的仅仅是对阅读本身的喜爱。《谷子书店》的内核没有传递焦虑,主人公也没有时代的饥饿感。相反,小说主人公更像一个精神世界的守护者,为了捍卫自己足够饱满的精神家园,用近乎偏执的态度对抗现实世界。
如今传统的小说读者群似乎越来越小,相对比较畅销的书多是鸡汤励志书籍,但它们和传统的写作目的已截然不同。碧珊的《谷子书店》依旧是传统写作的产物,却又和现实文学承载的意义大不相同。《谷子书店》是一本不焦虑、不饥饿的小说,主人公煮书疗饥,以偏执又优雅的方式应对时代的湍流。这是对这个时代最大的反叛。
《谷子书店》没有去制造焦虑,而是为少数喜欢阅读的群体维护一方精神空间,相信很多读者会产生共鸣。而这一点,也在已经阅读过《谷子书店》的读者中得到了映证。
进入城市大历史的独门秘笈
文/庞惊涛
《锦官城笔记》
——近日,作家蒋蓝《锦官城笔记》出版,这也是蒋蓝继2017年先后出版《蜀地笔记》和《成都笔记》后,“天府广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天府广记三部曲的完成,蒋蓝用了五年时间,这五年来,蒋蓝走进了许多年代悠久的老宅,寻访各处平常无奇的山野溪流,尽力回到历史的原点,将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地方,变成了一篇篇的文字,然后又结集成一本本的书。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在对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进行历史人类学解析时,在充分尊重传说材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族谱记录、地方史乘等方法,旨在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名物,发掘具有社会价值的大历史。
大树的历史不仅仅在于久远的年轮,更因为它的历史里,有城市生长和社会进步的记忆。作家和学者需要做的,正是在传说的基础上,唤醒大树的记忆。
赵世瑜是成都人,但他的区域历史和民俗学历史研究却很少涉及故乡。许多从外地来到成都,经年累月、落地生根的人,则饱含兴趣和热情地打捞这个城市的大历史与小历史。自贡人蒋蓝的成都历史书写,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存在样本。
颇为巧合的是,在这本《锦官城笔记》里,蒋蓝也写到了龙泉驿区茶店镇两棵高大而历史久远的黄葛树。但稍加留心,我们即会注意到,蒋蓝的文学打捞,在完成了“大树”的基本描述之后,就和学术写作的理路分道扬镳。
他所在意的,是城市与大树、人与大树心心相印的命运。他关心大树生活周边气场的“同与不同”,也关心它们是否挂上“名木古树”的牌子和大树生命力所在变成城市公园之后是否收售门票。这些细枝末节成为他文学解剖的重点所在,恰好体现了学术与文学写作的各异其趣。
他让自己的情绪恣意生长,就像大树随风飘扬的枝丫,那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这样的小历史进入手法,在《锦官城笔记》里,显然已成为蒋蓝进入成都大历史的一个独门秘笈。
成都的乌鸦、击溃围墙的杏花、木芙蓉简史……这些奇诡而让人耳目一新的篇章,对名物于城市历史的解剖可谓别开生面。蒋蓝的大历史写作旁逸斜出,而特别垂青于研究这些名物于城市历史的价值,可为其进入城市大历史独门秘笈之一种。
(作者为作家、书评人,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编辑)
新闻推荐
记者|查沁君编辑|继被指拖欠员工薪资、拖延学员退费后,老牌教育培训品牌优胜教育仍旧未吸取教训。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