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 百病生 5个信号判断脾胃好坏
俗话说一个人能不能活得长寿主要就看一点——脾胃。脾胃强则身体强,脾胃弱则身体弱。
随着天气越来越凉,我们特别邀请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的覃海知医生来为大家科普秋冬季如何养脾胃,赶紧收藏吧!
脾胃虚,百病生 可“脾胃”到底是指啥?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脾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够消化并吸收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运输到身体各部位。“但在中医里,脾胃所掌管的功能就要更多一些。”覃海知医生介绍到,主要有以下几点:
01.气血都从这里来
首先,脾胃能够运化腐熟饮食物,促进体内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周身的精、气、血、津液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02.吸收有用的,排出没用的
其次,脾胃具有升清降浊的功能。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上注于肺,布散至全身脏腑组织,而饮食物中的糟粕物质通过胃的降浊作用下输大肠,排出体外。所以,脾胃又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03.血液的“管家”
此外,脾统血,具有统摄血液,使其在脉管中正常运行的作用。因此,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最容易出现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还可能出现气血生成不足的症状。
此外,脾胃不好的人水湿代谢异常,容易内生痰湿,因此又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表现为水肿、大便稀溏、肢体困重、形体发胖、痰多呕恶等。
5个信号,判断脾胃好坏
赶紧自查一下吧!
覃海知医生表示,可以通过以下5个简单的信号来判断脾胃功能的好坏:
01.看饮食:通过观察自己是否有厌食、有无饥饿感、吃完饭后有没有不适症状等进行判断。如果稍微吃了点冷食就肠胃不适,或者肠鸣腹泻者,多为脾胃虚寒所致。
02.看大便:拉完粑粑回头看一眼,看看大便是否通畅、成型。如果大便常常糟乱,并且有不消化食物的朋友,多为脾虚;而大便粘滞,还有解便不尽感的朋友,常伴有湿邪。
03.看面色:面色萎黄、口唇颜色淡还干燥起皮,并且没什么胃口的朋友,多为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导致的。
04.看精神:精神萎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肢体困倦者,也可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05.看舌头:舌体胖大,色淡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者,可考虑为脾虚患者。
医生提醒:
秋冬养脾胃,千万别盲目“进补”!
秋冬季节,脾胃虚弱的人还要注意固护脾胃。具体该怎么做呢?覃海知医生给出了5点建议:
01.注意防寒保暖 虽然俗话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抵抗力通常比较差,所以这类人群还是建议在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02.适量体育锻炼 适当的运动,能激发人体阳气,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加胃肠蠕动,改善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差的症状。平时可适当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运动。
03.合理膳食 忌暴饮暴食,少吃油腻、粘滞的食物,少食多餐,可适量食用一些具有健脾胃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小米、莲子、板栗、白扁豆、萝卜、蘑菇、猴头菇、山楂、麦芽、鲫鱼、牛肉、羊肉等;秋季气候干燥,可适当食用补阴食物如银耳、雪梨、枸杞、玉竹、百合等。
04.合理进补 秋冬民间有“添秋膘”的说法,人们喜欢在秋冬季节进补,但秋季进补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
对于一些脾胃虚弱的人,盲目进补可能加重脾胃的负担,引起诱发胃肠道疾病;对于痰湿体质、体内湿热较重的人,进补不能太过,当以清补为主,消补兼施。
05.特殊人群,未病先防
对于过敏体质、慢性胃肠疾病常于换季时期复发或加重的人群,可于换季时到医院辨证施以中药汤剂、膏方或艾盒灸、长蛇灸、温针灸、脐疗、穴位贴敷等调理,未病先防,增强体质,调节免疫。(据四川名医)
新闻推荐
看发展去年成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超834亿元紧接01版已建成中小型锅炉高效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创新平...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