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国诗人路易丝·格吕克 她给世界带来诗意般的声音

成都商报 2020-10-09 01:40 大字

国内出版的路易丝·格吕克作品

路易丝·格吕克 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任教于耶鲁大学

作品: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共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

获奖:获普利策奖、美国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各种诗歌奖项

国内出版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月光的合金》

诗歌特色:擅长于捕捉细微之处,引导人们思考一些最根本的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

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获奖理由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路易丝·格吕克(Louise Glück)获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1943年,路易丝·格吕克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7岁因厌食症辍学后,她开始了为期7年的心理分析治疗,随后到哥伦比亚大学诗歌小组学习。1975年开始,格吕克在多所大学讲授诗歌创作,现任教于耶鲁大学。

路易丝·格吕克是美国当代有名的女诗人,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不过《头生子》并不成功,甚至有评论认为“可以略过不提”。格吕克提到《头生子》时,也颇有悔意,说她后来花了6年写出第二部诗集,“从那时起,我才愿意签下自己的名字”。

截至目前,格吕克共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包括《野鸢尾》《草场》《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新生》《七个时期》等。她曾获普利策奖、美国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各种诗歌奖项。

格吕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

自《阿勒山》开始,她的每部诗集都是精巧的织体,可作为一首长诗或一部组诗。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格吕克成了“必读的诗人”。2012年11月出版诗合集《诗1962-2012》。

国内出版的路易丝·格吕克作品包括《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月光的合金》,由世纪文景出版。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专访

翻译格吕克诗歌最多的中国诗人柳向阳:

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昨日花落美国诗人路易丝·格吕克。在美国的格吕克此刻心情的激动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在中国,还有一个人因为她的获奖而感到无比激动,他就是翻译格吕克诗歌最多的中国诗人柳向阳。

“没有想到,完全没有想到。因为格吕克从来都没有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中,村上春树他们是一直都在这个‘单子’上的。”柳向阳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2006年开始翻译格吕克的诗歌,如今已出版了两部,而最初只是因为自己喜爱写诗,也爱格吕克的诗,才开始试着翻译一些。“格吕克诗集在中国出版之初有点难,一是国内关于翻译的诗集不好出版,二是她在国内也没有什么名气,好在出版的时候比较幸运。”柳向阳告诉记者,他曾经跟格吕克沟通,想要出版诗选,但她不愿意,希望柳向阳能从《阿弗尔诺》《七个时期》等新诗集起,一路倒过去翻译以前的诗集。目前,他已经独立翻译出版了《月光的合金》,与范静哗共同翻译出版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柳向阳说,他和格吕克通过邮件来往,相处有十多年,交流最多的是关于翻译诗歌的美,比如说,原文“sister”,柳向阳翻译成了“妹妹”,格吕克就会告诉他,这个应该是“姐姐”,非常具体。在翻译时,格吕克的好友、耶鲁大学教授宋惠慈也帮助审读了译诗,“我遇有不确定之处,则向她请教,后来又将她的部分回复译出,作为译注,并标明‘作者解释’。”格吕克也会在她原文的某些词句中打圈,专门问柳向阳这个位置是如何翻译的,“她就是担心我那里搞不清楚,她对翻译的每一个字词都非常认真。”

格吕克对诗歌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在柳向阳翻译的格吕克诗歌随笔集《证据与理论》中,她写道:我并不认为更多信息总能让一首诗更丰富。吸引我的是省略,是未说出的,是暗示,是意味深长,是有意的沉默。那未说出的,对我而言,具有强大的力量:经常地,我渴望整首诗都能以这种词汇制作而成。它类似于那看不到的;比如,废墟的力量,已毁坏的或不完整的艺术品。这类作品必然地指向更大的背景;它们时常萦绕心头,就因为它们不完整,虽然完整性被暗示:暗示另一个时代,暗示一个世界,让它们置于其中就变得完整或复归完整。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中国诗人点评

王家新: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格吕克是完全公正的,她值得被诺奖嘉许。作为匈牙利裔犹太人,格吕克并没有把目光过多地停留于身份,而是专注于自然与诗歌的互动。她的语言非常朴素,她全部的生命、情感和激情都凝聚在对大自然的书写当中。在某些方面,她与艾米丽·狄金森非常相似。

欧阳江河:路易丝·格吕克是典型拥有欧洲传统的知识分子,她的作品和美国文化本身有差异。在她的作品深处,是犹太文化、匈牙利文化和美国消费文化的碰撞,她将笔触伸到了更久远的地方。她的诗歌是有深度和强度的,即便通过翻译的弱化和公共化,也能感受到她的语言中有月光一样反光的金属质地,这不是月光的温柔,而是月光的冷酷。

李少君:同意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她的理由——“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这样的品质如今非常难得,情感洋溢于日常生活,平静的叙事蕴含诗意,她的诗歌,既有抒情,也有叙事,更有人生叹息,咏叹调一般蔓延于尘世。

胡桑:路易丝·格吕克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风格上有些传统,尽管有些自白的特质,自然和女性意识是她重要的主题,但语言形态上不太激进。综合澎湃新闻

路易丝·格吕克:

“如果你做的是创作类的工作,就必须好好生活”

路易丝·格吕克在许多大学教授过诗歌,目前是耶鲁大学英语副教授。在《诗人和作家》杂志的采访中,她谈到她的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时说“如果你做的是创作类的工作,就必须好好生活”,因为“你的作品需要来自真实的生活。如果你为一项艺术服务时抑制了你最强烈的热情和冲动,你会犯下可怕的错误”。

格吕克说:“我年轻的时候过着我认为作家应该过的生活,那就是否定世界,炫耀地把所有精力都奉献给艺术创作。当时的我坐在普罗温斯敦的书桌前,感觉很可怕——我越是坐在那里思索,就越觉得自己还不够放弃这个世界。两年之后,我得出结论,我不会成为一名作家。所以我在佛蒙特州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尽管在那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诗人是不会教书的。但我接受了这份工作,从我开始教书的那一刻起,从我在这个世界上承担起责任的那一刻起,我又开始写作。”

对于这位经常避开聚光灯的作家来说,该奖标志着一个变化。当路易丝·格吕克在2003年被任命为美国桂冠诗人时,她说她“不关心读者的扩大”,她更喜欢“人数少、热情、充满激情”的听众。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证实,他已经和这位诗人谈过,告诉她她已经获奖了。他说:“据我所知,这个消息令人吃惊,但却令人欢迎,因为它是在清晨发出的。”

综合澎湃新闻

来读一下

她的诗吧

路易丝·格吕克的诗风擅长于捕捉细微之处,引导人们思考一些最根本的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她的代表作有《野鸢尾》《第一次诞生》等。在美国,格吕克凭借独特细腻的诗风一度被称为“必读的诗人”。

《乳酪》

世界

曾经是完整的,因为

它已破碎。当它破碎了,

我们才知道它原来的样子。

它从未治愈自己。

但在深深的裂缝里,更小的世界出现了:

人类创造了它们,这是件好事;

人类了解它们需要什么,

比神更了解。

在休伦大道,它们变成

一片商店;它们变成

“鱼贩子”,“乳酪”。无论

它们是什么或卖什么,它们

作用相同:它们

是安全的幻象。像

一个静止的地方。那些店员

像父母亲一样;它们似乎

生活在那儿。总的说来,

比父母亲还慈祥。

许多支流

流进一条大河:我有

许多生命。在这个暂时的世界上,

我站在果实所在的地方,

一箱箱的樱桃、柑橘,

在“海丽花店”的花束下。

我有许多生命。注入

一条河流,河流

注入一片大海。如果自我

变得无形,它就消失了吗?

我成长。我活着

并不完全孤独,孤独

但不完全,陌生人

在我周围涌动。

这即是大海之所是:

我们在隐秘中存在。

此前我有过许多次生命,一簇花朵

各有花茎:它们成为

一件事物,被一条丝带从中间扎起,丝带

显现在手的下面。手的上面,

是枝条舒展的未来,花茎

止于花朵。还有紧握的拳头——

那应是当下的自我。

《诗》

在傍晚的开始,就像现在,一个男人正弯身在

他的写字桌上。

缓慢地他抬起他的头; 一个女人

出现,携带着玫瑰。

她的脸浮向镜子的表面,

装饰着玫瑰花茎的绿色梯级。

这是受苦的

一种方式:把透明的纸页常常

举到窗户上直到它的脉络显现出来

像最终用墨水填满的词语。

而我指的是去理解

什么把它们缚在一起

或者去被黄昏牢牢控制的灰房子

因为我必须进入它们的生活:

这是春天,梨树

覆盖着一层细弱的,白花的薄膜。

新闻推荐

成都零售市场品质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三季度 多个知名品牌首进成都

近日,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了《成都2020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回顾与未来展望》。“虽然整体市场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恢复至疫情...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