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伦勃朗 17世纪的“自拍狂魔”
《伦勃朗自画像》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在17世纪的荷兰,曾经出现过一批非常接地气的画家,看中了普通市民这个广阔的市场,得到了名留青史的logo——“荷兰小画派”。国庆期间,在成都博物馆与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展览上,你将看到这批杰出的大师作品。
荷兰小画派崛起
荷兰人民通过“尼德兰革命”独立,一跃进入全欧洲富豪TOP榜,老百姓吃好喝好,包里还有钱了,自然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新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催生出一大批专攻静物、风景和风俗画题材的画家,并将写实性绘画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些商品画的尺幅一般都不大,因此创作此类作品的画家们又被称为“荷兰小画派”。
虽然是“小”画派,可这些画家个个“大牌”:精于肖像画的哈尔斯,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等均在此列。而荷兰黄金时代里最闪耀的莫过于有美术界莎翁之称的伦勃朗·凡·莱因。
“光影魔术师”伦勃朗
这年头,要是不会拍照打卡,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那么,在相机没有普及的年代,人们要怎么留下一张美美哒的自己呢?伦勃朗:谢邀,人刚到阿姆斯特丹,请找我画。
伦勃朗·凡·莱因,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之一,比肩文艺复兴三杰,因其画面极富戏剧感而被人称作“美界莎翁”。作为肖像画家中的翘楚,伦勃朗不仅给客人画,还极其喜欢画自己,一生绘制了超过75幅各种形式的自画像,在历代画家中无人能出其右,换现在的话说,就相当于“自拍狂魔”。
本次展览展出的这幅自画像,呈现的是约23岁的伦勃朗——年轻,帅气,朝气蓬勃,展现出勃勃的野心与傲气。
这幅画除了人物神情生动,笔触细腻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这种带有戏剧感的明暗分明的打光。大家
在看电影的时候应该都会经常看见,人物的脸在打光下,形成了一半明一半暗,在暗处那部分,会有个在颧骨处形成的小三角形亮区。这种光影法,被后世称为“ 伦 勃 朗光”,广泛地运用于电影或摄影艺术中。
小画派里的大画家
透视鬼才霍贝玛、城市回忆者霍赫、油布上的卡尔夫……这些荷兰小画派的画家此次都有得意之作亮相,让展览百花齐放。
风景画大师霍贝玛喜欢的是返璞归真,致力于将自然景色还原于画布,保留下最真实的风景。霍贝玛出生于阿姆斯特丹,对故乡有着深切的感情,而荷兰优美宁静的乡间风景便成了霍贝玛最好的创作素材,他将风景画从神话、宗教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且对空间的研究极为透彻,其在作品中使用的精准透视成为了后世学习借鉴的典范,成为了霍贝玛的标识。
18世纪,一位叫特雷弗的男爵收藏了这幅即将展出的《水磨坊》,因此,该作又名《特雷弗风景》。这幅画精致自然,宛如真实,仿佛能感受到泥土的潮湿和柔软。霍贝玛创作过超过三十幅以水磨坊为题材的风景画,都是超高水平的作品,而这一幅依旧算是其中的顶尖选手,可见颜值有多能打。
有人画肖像,有人画风景,有人画日常,自然就有人得满足静物市场的需求,于是,威廉·卡尔夫举手了。相比一生潦倒的霍贝玛、半生落魄的伦勃朗,卡尔夫算得上是安得平生的“富二代”。出生于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的他衣食无忧,在巴黎学习绘画后,很快就凭借扎实的技艺,跃升为静物画大师。
本次展出的这幅画创作于卡尔夫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充分展现了他的纯熟技艺。通过吸睛的中国明代青花瓷罐、波斯地毯、来自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卡尔夫展示了荷兰所拥有的各种奢侈舶来品,映射出流光溢彩的富裕生活。
卡尔夫同时也在其中夹带了不少“私货”来传达自己的看法。显眼位置的削皮柠檬和打开的怀表,暗指世俗追求的可笑和生命的短暂,象征尘世的腐朽与时间的必然流逝,这也是静物画虚空派常用的表现形式。
也许你不曾听说过荷兰画家的大名,但他们留下的印记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理所应当”。看电影,会邂逅伦勃朗光的戏剧美;拍照片,会不自觉地留出像霍贝玛那样的天空;卡尔夫对生命与时间的追思,也是现代人时常存在的困惑。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新闻推荐
一碗长寿面,祝福家庭幸福美满;一筷国庆面,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9月30日中午,金牛区开展了一...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