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开建十五年 开通十年四个关键词看成都轨道交通发展
成都地铁线网指挥中心(COCC)
盾构下井
线网化运营的成都地铁
18号线列车整装待发
今天,成都市重要的轨道交通线路——18号线首开段正式开通初期运营。今年,成都地铁开建十五周年,开通十周年。
15年前的2005年12月28日,成都大雾。成都地铁首条线路——1号线一期工程破雾开工。
10年前的2010年9月27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标志着成都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15年间,成都地铁从无到有,从最初开通18.13公里到今年年底达到518公里,这其中,有太多故事值得记录,有太多历程值得书写……
关键词1 加速成网
轨道交通改变城市格局
今天,18号线首开段正式开通。今年年底前,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18号线非首开段还将开通,里程约216.3公里,届时成都轨道交通线网里程将突破500公里,达到518公里,步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方阵。
2010年9月27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开通,成都正式迈入地铁时代;2012年9月16日,2号线一期开通,成都地铁“十”字骨架建立;2016年7月31日,3号线一期开通,成都地铁“米”字骨架成型;2017年9月6日,成都首条机场地铁专线10号线一期开通;2017年12月6日,成都首条地铁环线7号线开通,标志着成都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成网,成都正式迈入“井+环”地铁线网时代;其后,3号线二三期、10号线二期的开通,让新都、双流、新津迈入地铁时代……进入线网化运营的成都地铁,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今年年底,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的目标实现之后,成都市平均每万人拥有0.35公里地铁,这一指标和世界轨道头部城市东京、香港基本接近。
成都市对于“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规划是“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倡导共享绿色出行,加密轨道交通网”的目标。为此,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速成网”战略,要求每年至少确保开通两个轨道交通项目,以尽快提高轨道交通公共出行分担率。
在地下、高架上呼啸而过的地铁列车,仿佛一条条巨龙,承担着每天数以百万计乘客的出行;与此同时,它们正改变着成都的城市格局,对城市经济地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战略布局和市委、市政府“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宏伟蓝图,成都市正抓紧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
目前,成都市主城区线网不断加密的同时,还按照“东进”战略部署,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根据“东进”区域城市功能、性质、规模、居民出行特征、产业布局等,精准规划、科学优化“东进”区域轨道交通线网。一是高水平规划龙泉山轨道交通旅游环线,支撑成都市“一心两翼”的战略布局。二是加强中心城区与“东进”区域轨道骨干线路连通,实现区域内部可达,提升组团联系。三是增加天府新区与东部新区之间的轨道交通直接联系,保障服务水平。四是结合“东进”规划,完善片区轨道交通线网,实现组团间的快捷联系和组团内的有效覆盖。五是充分发挥双机场辐射功能,提升区域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区域开放型运输网络和多枢纽交通体系。六是实现“东进”区域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干线、市域铁路的便捷换乘和功能互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互补的交通体系。
今年,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战略规划,对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围绕如何构建“一小时轨道交通生活圈”,成都轨道集团将在网络规划、线路建设、制式选择、资源共享、全程服务上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2 安全平稳
构建信息化发展构架
在建设方面,借助于良好的工法积累和技术积累,该集团引入项目群统筹管理,同时充分利用2012年开发出来的盾构隧道安全风险监控系统,群策群力,克服了诸多困难,实现安全建设目标。在运营方面,通过2万多轨道交通员工的努力,这几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运营发展指数、运营安全指数位居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第一方阵的良好成绩。
为确保建设和运营的安全平稳,成都轨道集团确立了“一中心、三体系、五平台、多场景”的信息化发展构架。“一中心”为数据中心。考虑到成都轨道交通远景发展体量巨大,乘客客流数据不断增长,所以构建一主一备两大数据中心。成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维、风险监控以及20多个办公系统,都在这个数据中心平台上运行。
2006年,成都市在修建第一条地铁时就尝试建立盾构掘进安全风险监控平台,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对盾构掘进过程进行全程远程监控。在建设最高峰,成都市共有172台盾构机在地底下掘进。这些盾构关键数据通过监控平台上传到管理平台,让管理者可以对盾构机掘进数据、地层的变形数据、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数据进行综合研判。
在成都地铁线网指挥中心(COCC),一整面高3.6米、长21米、面积75.6平方米的巨大显示屏上,通过各种跳动变化的数据,就可以“一屏”尽知全市已开通的地铁线路即时运行情况。成都轨道交通的建设里程不长,但是客运量很大。目前成都地铁开通里程在国内是第八,但客运量一直处在国内第五位,行车压力很大。在行车管理上,该集团开发利用COCC平台来实现司机、乘客、列车、系统和调度指挥一体化,保障安全运营。同时,这个平台还与全市应急平台实现了联通。
据了解,除此之外,成都轨道集团还建立了运营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信息化技术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标准体系;基于COCC的调度指挥管理、基于NCCC的客运服务管理、基于PMS的资产与设备管理、基于SDMS的安全管理和基于EIM的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等。
关键词3 轨道城市
发展“轨道交通+”综合开发新路
对标世界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做得很好的头部城市,成都轨道集团确定了“轨道交通+社区”“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新路,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也把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成都要实现规模宏大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撑。如何既要建轨道又保证可持续发展,是一道难题。
通过向全球城市取经,成都轨道集团学习东京以及香港的经验,最后选定了走“轨道交通+社区”“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的路子。
为此,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顶层政策,包括规划、供地、容积率调整,以及商业、住宅、城市形态的定位与打造,确定了“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开发”的理念,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社区的更新有机融合,这样城市发展了,轨道才能更好地发展。
为了高水平实现这一目标,该集团引进全球知名的专业机构,打造成都轨道交通开发建设智库;去年还引进了全球享有盛誉的“日建设计”作为合资公司,来全面参与成都TOD的规划和设计。
目前,全市已启动16个TOD项目规划建设,并正在有序推进。针对TOD后半篇文章,即怎样做好TOD项目的经营,确保持续性盈利,该集团下属的成都轨道城市发展集团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包括引入日本的茑屋书店和国内很多大型综合运营商,如苏宁、红星美凯龙等;同时也与很多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开展合作,包括万科、龙湖、保利等。
关键词4 创新融合
科技引领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
轨道交通既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也是一个现代的行业。成都轨道集团广泛地向国内同行业取经,同时也会同科研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发动内部的技术体系进行融合创新。
在规划方面,成都市提出了“三铁融合”,以减少城市圈内国铁干线城际线路之间的浪费,实现最大程度的绿色建筑和资源共享;又引入“778”的综合交通轨道规划理念——即轨道交通网络建成以后,全市出行人口的70%能够通过机动化出行来解决,机动化出行人口的70%通过公共交通来解决,成都轨道在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担率力争达到80%。
在建设过程中,成都轨道也充分利用科技攻关。以盾构为例,施工初期,松散的砂卵石地质除了难以控制地面沉降外,坚硬的卵石对盾构机来说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通过不断研究及一次次科学试验,成都地铁不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还实现了隧道的安全与高速掘进,从月均掘进50米到400余米,开创了富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大规模盾构法施工的世界先例。
在运营方面也有很多创新案例。如2015年第三期规划建设中,成都就敏锐地觉察到地铁全自动运行的趋势,并在成都市第二条环线——9号线引入全自动运行系统。9号线开通后,将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条最高自动化等级运行的地铁线路。今天开通的18号线首开段,设计最高时速140公里;考虑到双机场一体化运行,线路在18号线、19号线共线段预留最高时速160公里的运行条件。同时,结合复合线路特色,18号线还将采用快慢车组合、大小交路套跑的行车组织方式。
后记
当前,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多重时代机遇,成都进入用世界城市体系标定成长坐标、用市民美好生活向往擘画发展蓝图的全新阶段。成都轨道交通开建15年间,开通运营10年间,不断引领城市发展格局,为城市公共交通做出卓越贡献。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成都轨道交通将继续以一往无前的锐气,开拓创新的勇气,在与城市同频共振的未来,谱写出新的时代华章。
新闻推荐
共建西部法律服务高地金牛区与西南政法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讯(记者晨迪)近日,金牛区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建西部法律服务高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该校渝北校区举行。拥有“三级法院”的...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