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的“千秋序曲”

华西都市报 2020-08-19 03:29 大字

武侯祠大街上的三国人物。武侯祠。本报资料图片武侯祠大街仿古汉阙立柱。

热闹的锦里。

□姚锡伦

提及武侯祠大街,成都人很自然会说到武侯祠。因为武侯祠大街的得名缘于这条街有个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武侯祠。人们也因此把武侯祠大街与武侯祠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殊不知,武侯祠的历史很悠久,而武侯祠大街的历史其实很年轻。

最早的武侯祠在少城内

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建惠陵、汉昭烈庙时,但那时惠陵、汉昭烈庙旁并未建有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桓温平蜀,城内独存孔明庙。”可见成都最早的武侯祠是始建于李雄据蜀的东晋时期(公元303—334年),且在“少城”之内。这即是今武侯祠的前身。少城内的“武侯祠”何时迁建于南郊惠陵、汉昭烈庙旁呢?很遗憾,尚无史料确认。但从杜甫写于唐上元元年(760年)的《蜀相》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成都南郊武侯祠大约建在公元5世纪。在唐代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相毗邻,已是成都一大名胜。由此可知,成都南郊武侯祠的历史大体已有1500年。

然而,与武侯祠悠久历史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武侯祠大街的历史仅仅只有短短的30多年,即便是追溯到它的前身:从东至西依次为南郊路、老车站街、新车站街、澄清街、武侯祠大门至高升桥那段川藏公路初始段,其历史也不足百年。这从李劼人先生的著述和查阅民国时期的地图即可断定。

李劼人先生在《大波》一书中专门有一段记述清末武侯祠周边环境的文字:从凉水井街南口“右弯出去,便是通到上川南、下川南的大路。大路很是弯曲,绕过两个乱坟坡,一下就是无边无际的田亩。同时,一带红墙,墙内郁郁苍苍的丛林山一样耸立在眼前的便是武侯祠了。”“武侯祠只有在正月初三到初五这三天最热闹。城里有人几乎牵成线地从南门走来。溜溜马不驮米口袋了,被一些十几岁的穿新衣裳的小哥们用钱雇来骑着,拼命地在土路上来往地跑。马蹄把干土蹴蹋起来,就像一条丈把高的灰蒙蒙的悬空尘带。”

“南郊路”的辛亥革命旧址

从民国二十二年的《成都街市图》同样可知,武侯祠周边当时除有条马路之外,全都是农田。这表明清末民国初年之时,这里并未形成街道。

那么武侯祠周边出现街道始于何年呢?有史料显示是始于建老南门汽车站的1935年。老南门汽车站是成都南门的交通隘口,是进出成都的必经之路。其旧址在凉水井街南口,此地即名为老车站街。

老车站有平房数间,场坝可停车10辆。专营成嘉(乐山)、成雅两线客运。去康藏一带的客车也由此站始发。1940年老车站挪动至武侯祠东侧建立新车站,此地即名为新车站街。新车站有3层楼房一幢,售票、候车、行李包集中楼下,站内能停车10-15辆。成昆铁路全线运营后,长途客运业务减少。1975年,新南门汽车站新建落成,老南门汽车站即不复存在。

武侯祠大街前身中的“南郊路”的历史那就更短了,只有70年。它是在1950年后由浆洗上街南口西折新开辟至凉水井街南口接老车站街的一条新街,因地处南郊而取名南郊路。今天的1、82、334、335路公交车在武侯祠大街东口设置的浆洗街站,过去一直叫南郊路站。

南郊路连同四川省农业厅在内的路段,曾经是为辛亥革命书写过浓墨重彩一笔的“城南农事试验场”旧址所在地。

1911年9月7日赵尔丰以煽动“罢市、罢课、抗粮罢捐”的罪名,诱捕了同志会首领蒲殿俊、罗纶、颜楷、张澜等9人,当日民众赶至督署请愿放人,赵尔丰竟下令开枪镇压,“成都血案”发生。当晚,同盟会员龙鸣剑冒险缒城而出,在“城南农事试验场”与同盟会员朱国琛、曹笃连夜裁制木牌数百,上书“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救”,写好后再将木牌涂上桐油,投入锦江。各地同志会接到这特制的告警木牌“水电报”后,纷纷揭竿而起,包围成都,引发了全川范围内的反清武装大起义。最终导致清王朝皇冠落地、君王美梦破。

高升桥何以冠名“高升”?

武侯祠至高升桥这段川藏路初始段,应该说在武侯区建区之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条街道。此路段除有少许房舍外几乎全是农田,属于原金牛区永丰乡武侯村的地盘。

在上世纪50年代,自武侯祠往西行几步,路左边便有两丈余宽的一条小河,再前行约一里即可见到横架在小河上的高升桥与马路形成剪刀型。上桥时须向左急转却遇桥面陡峭,下桥时行完陡峭的桥面后又得向右急转。因此高升桥历来被来往车辆视为险途,上桥下桥都得格外小心。《成都地名掌故》记载:高升桥创修于康熙年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补修,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民国年间培修。原为石桥,光绪年间翰林院侍讲学士颜楷曾为此桥题名。今碑佚桥毁,仅存地名。至于高升桥何以冠名“高升”?未见史料有述,惟坊间有一逸闻流传——说高升桥最早是由乡民集资修建的一座三洞石拱桥。桥建成之时,乡民们得知即将赴临邛上任的杨大人正在武侯祠祭拜,于是便到武侯祠恭请他前去踩桥。杨大人欣然应允,当他走到桥前,想到自己乃一介寒儒,如今走马上任,他踱着方步,一边踩桥,一边唱道:武侯祠堂柏森森,临近河溪水沉沉。石桥飞架成通途,本官赐名为高升。从此,人们都把这桥呼之为“高升桥”。

旧时,站在武侯祠大门前朝高升桥方向一望,就能看到成片的树木,河堤边也间有柳树、芦竹、芭茅之类。蓝天之下,蜻蜓飞舞,麻雀、燕子、乌鸦穿梭飞翔,苍穹之上时有大鹰盘旋……武侯村的村民清楚地记得,川藏路初始段真正演变成一条像模像样的街道是在上世纪90年代武侯区建区之初。武侯区政府机关大楼、中国农业银行武侯支行、钦善斋食府、华达商城(成都购书中心)……拔地而起。1993年夏,笔者入住这里新落成的住宅小区,每到夜幕降临,尚能听到从院内池塘传来的蛙声一片呢!

1968年,南郊路、老车站街、新车站街、澄清街、武侯祠大门至高升桥的川藏路初始段,连同桥南正街、浆洗上街的一小段曾被更名为解放南路。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街旁有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武侯祠,这才将解放南路中的原南郊路、老车站街、新车站街、澄清街和川藏路初始段四街一路段合起来命名为武侯祠大街。

如今,武侯祠大街街口修建了标志性建筑:仿古汉阙立柱,将街道按“千秋序曲”“蜀风礼仪”“万里古道”三个部分进行打造,使其重穿古装而连接古今。

新闻推荐

中自环保董事长:创新型企业的春天来了

2020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一周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澎湃新闻推出《创市纪:科创板开市一周年特别报道》,邀请国内一流高...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