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拨市州客人先后来蓉,一大批成都企业加快走出去干支联动 水涨船高 区域发展共同体正加速成形
本报制图 申娟子
7月29日,南充代表团来蓉,与成都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跨区域高质量合作“样板示范”。
梳理此前媒体公开报道,今年4月以来,包括资阳、广元、宜宾、内江、德阳、眉山、泸州、自贡、南充在内的9市州代表团,先后来蓉探讨深化合作或签订相关合作协议。目的只有一个:进一步深化干支联动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极米科技的生产基地在宜宾正式落户,一大批成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各个市州大展身手。极核引领、干支联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成果正在全面呈现。
“水涨船高”的协同发展共同体正在加速成形!
A
干支协同的全面深化
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水涨船高”
6月4日上午,全省抓项目促投资现场会的第一个考察点位,就是位于宜宾的极米科技智能光电产业园。尽管受疫情冲击,生产基地还未正式投产,但公司仍实现利润大幅增长。靠什么逆势攀升?董事长钟波对此解释称,目前公司研发、销售以及总部等设在成都,加之市场有需求,公司产业配套体系均在成渝地区,整个供应链持续运转,没有被中断。
“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宜宾”“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宜宾”“上游在宜宾、下游在成都”——这是成都和宜宾两市共同推进的一种区域合作的产业互动模式。极米项目就是具体落地项目之一。
自2018年两地开展协同发展以来,两年多时间,成效颇丰:五粮液集团新经济中心、四川华西五粮液国际医养管理中心等相继签约,南向通道成都经宜宾至钦州铁路集装箱班列稳定运行。
而在今年5月13日,宜宾市代表团来蓉考察期间,双方则就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又达成数项合作协议,目标直指打造跨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市。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在成宜两地之间得以全面落地推进。
记者梳理发现,从今年4月1日开始,资阳、广元、宜宾、内江、德阳、眉山、泸州、自贡、南充等在内的市州代表团,先后赴蓉探讨进一步深化区域协作或签订相关合作协议。
新一轮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的步伐,正全力加快。
4月1日,资阳市代表团来蓉考察,双方将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形成与成都东部新区联动发展格局;5月12日,广元市代表团来蓉,将合作共建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推动通道、产业、平台、服务共建共享;5月13日,内江市代表团来蓉,将合作共建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7月2日,德阳市代表团来蓉,双方将加快推动成德同城化发展率先突破、形成示范;7月17日,成都市与眉山市集中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将在外事、教育、医保、住房公积金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同城化发展;7月20日,成都市与泸州市签署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将在基础设施等6大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7月23日,成都市与自贡市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在交通、物流口岸、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7月29日,南充市代表团来蓉,将在总部经济、产业协作、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在此之前,成都主动与全省20个市(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构建产业协同、市场共兴、功能共享、交通互联的发展共同体。
同时,成都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与各个市州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两轮“成都企业市(州)行”活动, 以更大力度支持成都企业走出去在全省运用资源、运用市场,带动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为兄弟市(州)注入发展动力。
从生物医药领域的科伦实业,到制造业的新筑路桥,再到无数正蓬勃成长的电子信息领域创新企业,众多成都的“有根企业”纷纷在各个市州落地开花、大展身手。
四川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在四川区域发展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就是立足于做强“主干”,并充分发挥“主干”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一干多支”不是搞“一般齐”,更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水涨船高”。
发挥好“主干”作用更好支持市州发展,形成“枝繁叶茂”的发展态势,既是成都的责任,也是成都发展的现实需要。
成都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体系为支撑,为各市州开放合作搭台、产业转型赋能、创新改革聚势、生态建设助力。市州则以各自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区位优势为支撑,与成都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发展格局。
B
“先手棋”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则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集中体现。
地理相连、文脉相通,人员交往、经济联系最为紧密,这是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最明显的优势。同城化发展,将是城市间区域合作最紧密、最高级形态,也是现代化都市圈形成的必由之路。
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举行,下好“先手棋”、共建“都市圈”,与会四方的共识就是:推动成德眉资空间同构、功能同建、产业同联、基础同网、服务同享、生态同保,加快构建相互依存、互惠互利、水涨船高的区域协同发展利益共同体。
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是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那么,哪些工作将优先推进?
把能干的事先干起来、干一件成一件。
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民生类,是此次全力推进的重点项目类别。会上,相关方分别签署了成都外环铁路、成德S11线、成眉S5线、成资S3线相关合作协议。此外,四市还在总部共建、平台共享、创新产业协作等领域形成了27项深化合作协议。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过去,受龙泉山阻隔等因素影响,成渝地区发展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拔河效应”,导致龙泉山东侧城市出现“中部塌陷”。
如何变“拔河效应”为“抱团发展”,打通发展阻隔,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省委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支持成都做强极核和主干功能,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求加快“两区一城”建设、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持续提升成都门户枢纽地位,充分体现对成都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
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成都坚定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推动天府新区、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天府空港新城等重大功能平台跨区域统筹,在成德眉资衔接地带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率先形成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运营,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推动成都核心引领、毗邻地区先行示范,实现多点发力,构建引领成渝地区统筹发展的新极核。
成都既是全省经济发展骨干,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极核。成都把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更好发挥国内循环的回旋空间和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作用,全面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记者手记
不在于蛋糕怎么分
在于如何将蛋糕做大
在此之前,成都发展一城独大、首位度偏高的局面,让民间议论颇多。然而,四川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要素分布和经济发展条件在不同区域差异性较大。纵观各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不是四川独有的省情。来自相关第三方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的GDP首位度仅仅在全国排名第五。
根本问题,还是发展不够:不在于蛋糕怎么分,而在于如何将蛋糕做大,在于要更快发展。
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逻辑,随着城市群(经济圈)从萌芽孕育期-起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稳定发展期的发展演进,极核城市的作用也会相应发生从规模集聚效应-极化效应-辐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为主导的演变历程。
极核城市的发展从来不能独善其身,更不应独惠其身。
当前,成渝城市群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极核,辐射效应已经强于极化效应,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愈发凸显。
数据是最有力的明证。自“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成都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其余7市的GDP之比和常住人口人均GDP之比分别由2018年的1.52、2.03降至2019年的1.50、1.98,总量和人均差距均呈缩小趋势。这充分说明成都极核的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带动区域发展“水涨船高”的态势已逐步形成。
成人者必先自成。城市竞争转变为城市群的竞争,但核心城市的能级决定了城市群的能级。加强首位城市高端资源集成,建强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体系,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积极发挥极核城市的动力源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治蜀兴川大局。
这是成都在做强极核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时代使命和城市责任!
本报首席记者 钟文 记者 王雪钰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曹菲)从今年开始,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工电段水富桥路检测工队的监测工作有了科技加持,率先...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