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焦虑下,仁恒置地打造70亿投资平台提速
记者 | 陶婷
来自新加坡的仁恒置地在内地发展二十多年后,开发模式也逐渐与内地地产商趋同了。
近日,仁恒置地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仁恒(中国)投资集团与新加坡主权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GIC)旗下联属公司达成了一笔总额达7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协议,用以成立一个共同投资于中国住宅发展项目的投资平台。
在这次合作中,仁恒置地和GIC将分别占合作计划下共同投资的每个项目公司及合资公司51%及49%的实际股权。合作为期7年,在双方同意下可额外延长2年。
双方的合作关系早在2006年就已开始,当年仁恒置地和GIC共同投资了南京房地产项目。而这次合作也将继续加强他们在中国地区的投资布局。
1993年,仁恒置地创始人、现公司主席兼总裁钟声坚带着仁恒置地首次进军上海房地产市场,打造了仁恒花园、仁恒河滨、仁恒滨江园等住宅项目。
翌年,仁恒置地又进入南京市场,曾以28.77亿元入驻江心洲,同时还投资文化旅游度假项目,打造了仁恒江湾新天地、仁恒梅花山庄、仁恒绿洲新岛、仁恒国际公寓等多个项目。
从上海和南京起步后,仁恒置地在内地的业务版图陆续扩张至苏州、珠海、深圳、成都、贵阳、天津、唐山、杭州、苏州、三亚等十几个城市。
相比内地开发商近几年的高歌猛进,作为外资的仁恒置地前行的脚步却相对慢了些。
2016年至2018年,仁恒置地的销售额分别为256.64亿元、256.38亿元、248.88亿元,业绩增速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仁恒置地的拿地规模也在降低。根据克而瑞数据,去年仁恒置地新增土地价值67.8亿元,与上年同期的87.1亿元比还下降了22.2%。
不紧不慢走了二十几年的仁恒置地,最终也被规模焦虑所裹挟。去年,公司将销售目标定位在500亿元,向外界发出冲规模的信号。
数据显示,2019年仁恒置地全口径销售金额为561.4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仁恒置地销售额达297.7亿元,同比上涨65%,合同总楼面面积8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7%。
规模是提上去了,但其负债水平也在节节攀升,拿项目也多靠合作模式。
2019年,仁恒置地流动负债和短期债务同比大幅增长,净负债与总股本负债比率达到80.1%。评级机构穆迪在评级中,将仁恒置地的展望从“评级列入审查”调整为“负面”。
同时在克而瑞排行榜上,仁恒置地今年上半年200多亿元的销售金额中,只有一半是权益销售金额,权益占比仅为43.4%,位于行业较低水平。
“通过合作各方资源的协同,共同推动项目的销售去化,对房企规模增加确实起到了积极推动的意义。” 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肖云祥告诉界面记者。
开始追求规模后,最早进入的上海和南京市场成了仁恒置地提速的关键。
今年以来,仁恒置地在南京的新盘动作频频,仁恒江湾世纪、仁恒城市星光、仁恒世纪公园、仁恒麒麟项目、仁恒赛虹桥等都在其列。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南京有三家房企销售破百亿,仁恒置地以104.31亿元的成绩紧随万科和金地之后。从单个项目销售情况来看,仁恒江湾世纪以38.62亿元排在榜单第4位。
而在克而瑞发布的上半年南京房企TOP20中,仁恒置地排名第四,去年同期,他们并未进入该排行榜TOP20。
在上海,仁恒置地则将今年的目标定在80亿元左右,将推出仁恒静安世纪、崇明项目仁恒海和院、金桥项目和康桥项目4个项目。
这几个项目都是仁恒置地与其他企业联合拿下:2018年,仁恒联合上海地产集团开发仁恒康桥项目;同年又与浦开合作拿下仁恒金桥地块;去年,仁恒携手中信泰富开发海河院;与华润和招商共同开发仁恒靖安世纪。
此前仁恒置地集团副总裁、仁恒置地上海公司总经理周轶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不会减少在沪拿地。“优质的开发商土地储备是持续增长的,去年拿了崇明2块地、新静安1块地,今年还会持续的拓展土地市场。”
在出品线方面,仁恒置地也在调整,从过去主打高端楼盘转变为抢占刚需市场。
今年仁恒置地在南京选择的区域并非一线,部分户型和面积也不单纯聚焦豪宅和大户型。例如,南京城南赛虹桥仁恒G59、G60地块“仁恒城市星光”项目,最小户型仅74平方米;麒麟科创园仁恒项目部分户型图曝光,有网友称其89平米户型占四分之一。
上海的仁恒静安世纪楼盘面积相较于以前也不算大,最小户型为106平方米的3室2厅2卫。
“目前刚需群体是房地产市场的购房主体,其产品需求集中小户型产品上。仁恒要做规模,必须抓住刚需群体,从产品上适当的增加小户型的比例。”肖云祥表示。
新闻推荐
误区之一:重防盗而忽视防火。城市居民住户往往都上防盗门和防盗窗,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堵住了逃生之路。常言道:“贼偷一半...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