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大考填志愿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8-07 05:32 大字

□杨力

高考后填报志愿,是考生和家长不得不经历的又一场大考。其间表现出的状态、心态让人百味杂陈,个中滋味让人终生难忘,但也引来很多思考。

我的高考过去了差不多快40年。那时填报志愿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也就是说考生得预估自己的分数,再去填报最可能录取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成绩冒尖的同学一般考虑专业比考虑学校更多,因为他不担心录取,更关注专业对今后的就业和职场规划的影响。但多数同学不一样,他们首先得有跨进校门的资格,再谈专业的选择。

那一年我和父母也费了一番踌躇,我预估高考成绩会超过录取线,但也超不了太多。为了稳妥起见,我第一、第二志愿分别填报了当时最不被看好的农业和林业大学。我甚至已经在心中描绘和展望未来:我将置身在稻花飘香的田野或广袤葱郁的林海,一生为之努力和奋斗。不料成绩一放榜,我离高考录取线差了一分,心中美好的期望瞬间破灭。后来通过调档,我阴差阳错被一所中专录取,学的还是自己最不喜欢的中医。即便这样,我还是全班60多名同学中同年考上大学、中专的6人之一,那时考试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在学校,我开始接触中医,对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渐渐从无知到了解。为了加深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学校着力培养每个学生的文学素养,经常举行作文大赛。我因为几次无心插柳的上榜,从此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我在医院工作了近十年,后来转行考入当地电视台,重新以一个新闻人活跃在社会,在新闻和文学两个领域都做出了一定成绩。

我的亲兄弟比我小9岁,他那年高考被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毕业后进了当时的成都托普集团。弟弟工作了两年,遇上司法系统招人,他鼓起勇气报名后,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成为一名光荣的狱警。今年受疫情影响,从春节到现在,他总是在监区执勤和宾馆隔离两点一线,算起来在家的时间不足两个月,甚至前些日子女儿参加中考也没法陪伴。即便这样,弟弟却没有一句怨言,他热爱身上的警服。

当然,填报志愿也有一些令人惊喜的事情值得记录。几年前,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在四川只招1人,估计这个指标吓跑了不少考生,结果被我一个同事的女儿剑走偏锋,拣到了便宜,只超过重本线1分的她大胆填报,结果竟获录取。选准了心仪的学校和专业,这女孩也很努力,大学一毕业就收到了国外十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她学成后回国,现在已成了一名航空大学的老师。

能选择心仪的学校、专业,走上热爱的岗位,是很多人的梦想。但也有很多的人,包括我和弟弟,虽然专业和学校并非初选,但通过奋斗和努力,一样实现了人生的华丽嬗变。

那天参加一场婚礼,承接婚礼的是一家大型婚庆公司,金牌司仪本来学的是播音主持。她没有去参与人满为患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大比拼,而是改行做了婚庆主持,并且以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做得人人喝彩,做成了公司的台柱子。

填报学校和专业,之所以让我们总是难以决断,就在于它是很多学子跨进社会的第一次人生选择,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人生选择。但是,这绝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是人生的终极选择。

人生的路很长,还有许许多多的选择在等待着我们。我们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能因为某一次选择的失意自怨自艾、得过且过、看淡前程。把填报志愿当成人生旅途中的一处风景,不断修正和完善人生目标,相信你一定会活成那个最自在、最无悔、最潇洒的人。

城乡生活笔记

蒲公英

征稿邮箱:ncrbfk@163.com

新闻推荐

行政审批对标“网购体验” 第三届中国政务服务十人谈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第三届中国政务服务十人谈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华西都市报讯(记者谢燃岸实习生杨欣可)中国政务服务正处于新一代开创时期,移...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