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滚 三代人

四川日报 2020-07-16 05:51 大字

黄诗琪(左)指导幼儿车手。

车迷在成都自行车比赛中快乐骑行。

杨艳丽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

杨家三代,杨桂林和老伴(中)、杨艳丽(右)、黄诗琪(左)。

●第一代 杨桂林

见到中国人在奥运会自行车赛场成绩落后,萌生了以家庭之名办赛的念头。

●第二代 杨艳丽

职业生涯均与自行车相关,最大的愿望是办一个万人自行车嘉年华。

●第三代 黄诗琪

专注于让2至6岁的萌宝们爱上骑车,梦想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一运动。□本报记者 钱晞

7月12日,第96期老车迷亲子营在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三元村举行,百余名小车手及家长享受着自行车运动带来的快乐。这个比赛还有一个名称: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而往前溯源,这个比赛还有一个更“小”的名称: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

1984年,北京农民杨桂林举全家之力组织了一次家庭自行车邀请赛,此后坚持每年举办,如今这个比赛已办了36年,并逐渐壮大成为覆盖全国的比赛,成了中国自行车运动的一个传奇,而书写这个传奇的家庭,也代际传承到第三代。一个家庭,三代人,为同一个梦想接力奋斗,十分罕见。

杨桂林:举全家之力创办家庭车赛

在北京昌平,说起办自行车赛的杨桂林无人不知晓。1984年之前,杨桂林和自行车赛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位倔强的老人,却因为一个奥运梦想,踏上了举办民间自行车比赛的道路。

1984年,透过家里的9英寸黑白电视机,杨桂林看到了神枪手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射落了首枚奥运金牌。激动之余,他又有些遗憾,“当时中国号称自行车王国,骑车的人非常多,但在奥运会自行车赛场上成绩却很落后。我怎么合计这个事怎么不是个滋味。”杨桂林脱口而出,“我们自己举办一个自行车比赛吧,也升国旗,奏国歌。”全家人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谁都没当真。

说干就干。没有办赛经验,杨桂林就去找县体委,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和支持。体委工作人员被他的热忱所打动,不仅义务为比赛制定了规则,还提供专业裁判,并建议用杨桂林的名字来冠名,取名为“杨桂林家庭自行车邀请赛”。这个比赛以家庭成员的年龄段及身份为单位划定组别,比如“老年组”“夫妻组”“少儿组”等,完全面向大众。有了赛制,还得把比赛宣传出去。杨桂林又自拟宣传稿,利用乡镇的广播站广泛推广,还挨家挨户动员大家参赛。人们对这种接地气的形式新颖的比赛很感兴趣,报名参赛的家庭不少。

既是比赛,就得颁奖,购买奖品的资金从哪里来呢?杨桂林和家人合计,除了穿衣吃饭以外取消了一切开销,余钱加上家里准备盖房子的钱,凑够了500元,就是筹备首次自行车赛的全部经费。当时的50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说到就要做到,不能让办比赛变成一句空话。”杨桂林怀揣着这笔钱,比较了一番,最后购买了花瓶和运动服作为奖品。

比赛当天,共有175人参赛。参赛者骑着自家的“二八车”或“二六车”,有的人稍稍掰弯了前叉,有的人拆除了挡泥板和货架,便成比赛用车。这次比赛,在当时影响很大,媒体也竞相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位记者在采访结束后,对杨桂林说,“老杨,这个比赛很有意义,最好能一直办下去”。就这一句话,杨家一路坚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截至2020年,它已经走过了36年的历程。

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不仅是爱好者的交流盛会,也成了孵化优秀选手的摇篮。

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夺得两块金牌的名将汤学忠,就是在首届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上露头的,当时这位生猛的少年,第一次参赛就夺得了亚军,第二年一马当先直取桂冠。汤学忠的上佳表现被国家队看中,最终扬威亚运赛场。

还有先后参加过5届赛事的铁杆车友王海利,他是一名体校教练,2003年,王海利从北京到上海执教,在体校发现了极具天赋的钟天使,从此悉心栽培。2016年里约奥运会,钟天使与队友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中与俄罗斯队相遇,观看直播的杨桂林一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他们都希望王海利亲手带出的高徒能如愿登顶,而钟天使也不负众望,和队友一道为中国队夺取了金牌。

看到与自己有关的选手成了奥运冠军,杨桂林激动得泪水直流,长久守望的奥运金牌终于来了,这是半生耕耘留下的荣耀轨迹!

2018年8月12日,杨桂林走完了81年人生路程。杨桂林的小儿子说,父亲生前有两个愿望,一是继续把家庭自行车赛办下去,另一是建个自行车博物馆。

杨艳丽:有个万人自行车嘉年华梦

6月3日,“爱成都·迎大运”——2020成都世界自行车日暨天府绿道健康行自行车骑游活动在北湖生态公园开幕,有1600余名在蓉中外骑行爱好者参与。这是疫情后的首场自行车赛,作为承办比赛的四川省老车迷自行车俱乐部负责人,杨艳丽这天的头等大事就是全力将这项赛事办好。

清晨5时,杨艳丽匆匆起床。她一边洗漱一边默想全天工作要点。简单化了化妆,抹了点防晒霜,穿上天蓝色冲锋衣,顾不上吃早饭,她就出了门直奔赛场,检查电子计时系统是否正常、赛道上是否有零星沙石、各岗位人员的到岗情况,还要安排自行车摄影赛展板的摆放,志愿者的现场再培训……

杨艳丽是杨桂林的女儿,现在的身份是四川老车迷自行车俱乐部的总经理。早前,杨艳丽接下了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的推广重任,而四川老车迷

俱乐部就是一家专门推广自行车

运动的公司。

杨艳丽与四川结缘是在2000年,她在成都开了第一家老车迷车行。她历数了一下自己的职业:运动员、专业修车技术员、国家级裁判员、赛事承办及组织者、比赛解说员、经销商……而每一项前面都要加“自行车”三个字。

杨艳丽痴迷自行车,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这项运动,着力推广也就成了她的责任。2003年,作为禧玛诺(SHIMANO)的代理商,“老车迷”联合公司总部,举办了一次主要面对成都车迷的比赛。2004年,禧玛诺再次面向全国举办车迷节,“老车迷”仍然承办成都站点的赛事。杨艳丽为这次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在现场亲任赛事解说。她的专业态度,打动了禧玛诺总部的代表,他们特别邀请杨艳丽赴日本参加公司总部举办的车迷节。

“准备起来——一、二、三、四!”在2020成都世界自行车日暨天府绿道健康行自行车骑游活动现场,自行车爱好者们随着杨艳丽的口号,做起了热身活动:伸伸腰、抬腿跑……别看只是简单的热身活动,却能让大家在清晨舒展身体,活络筋骨,为随后的比赛做好最后的准备。成都是自行车“王国”,这是搞好全民健身、提高国人素质的一个良好基础。2010年,成都开始举办自行车车迷健身节,这给杨艳丽带来了更大的舞台。

十年来,成都市骑行人口已经由办赛之初的几千人增加到如今的数十万人,自行车俱乐部由当初的10多家增加到300余家,而成都老车迷俱乐部也由最初的几个人成长为几十人的大团队。杨艳丽见证了成都蓬勃发展的自行车运动和车迷节的成长。

如今,杨艳丽最大心愿就是车迷节能越办越大,成为一个上万人参加的自行车嘉年华。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和执着,让杨艳丽只要做与自行车和全民健身有关的事,就有使不完的劲。“也许是受家庭影响,自行车运动就是我的生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爱上这项绿色低碳的运动。”她指着一些骑友拍的照片说,“背景都美如画,运动真好。我真的越来越爱成都这座城市,很现代,很包容,很时尚。”

黄诗琪:全力打造幼儿快乐滑板车

如果说,杨艳丽是因为推广自行车运动来到成都,并爱上了成都,那么杨家第三代、杨艳丽的女儿黄诗琪从一开始就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军,加油!”“淼淼,冲呀!”“妮妮,小心!”2020“孩子王·老车迷M-game”幼儿滑步车大

赛在成都青羊万达

广场热闹上演,吸引了近200名 萌 娃 参赛。随着裁判一声令下,萌娃们迈开小腿,蹬着滑步车“战马”,向终点冲去……黄诗琪说:“这是我们第40场比赛。”现在,黄诗琪是老车迷米粒滑步车俱乐部的CEO。2017年她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专业毕业,承载着家庭的梦想,黄诗琪毅然决然地接过了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的第三棒,成都就是她的起点之一。

黄诗琪从小爱好体育,铁人三项赛是她的最爱。在大学的第三年,黄诗琪就已经从一个铁三世界杯志愿者,成为了铁三的完赛者。在完成中国台湾澎湖标准赛后,黄诗琪写下了心得,“铁三让我不断提醒自己要先跟自己比再跟别人比,难不难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愿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能力。”这也成为了黄诗琪在创业中的座右铭。

为了让2至6岁的萌宝们加入运动,健康成长,2017年老车迷俱乐部推出儿童滑步车项目,刚大学毕业的黄诗琪就任CEO,“欧洲专家证实,滑步车可以训练幼儿的平衡感,使孩子的腿部肌肉得到足够的刺激。孩子在学习驾驭他们的第一部两轮车时获得的成就感可以使他们更加自信。”作为老车迷俱乐部的接班人,黄诗琪专业性更强,视野也更加广阔,谈起滑步车运动便滔滔不绝。

目前,黄诗琪的老车迷米粒滑步车俱乐部已经服务超过15000个幼儿家庭。“虽然我没有成为职业运动员,但我喜爱自行车运动。”黄诗琪说,自己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爱上自行车运动。

杨桂林—杨艳丽—黄诗琪,三代人,用一个个赛事,一场场活动,书写了一个家庭在自行车运动推广上的坚守和坚持、成就与梦想,的确难能可贵。(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君子兰开了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一著名诗句早已告诉人们古老而美丽的成都是一座繁花似锦的城市。在成都,春有...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