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差一分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10 07:01 大字

□杨力

我是1981年的高考生,虽然如今已过去了39年,但想起当年高考的一幕幕和经历的酸甜苦辣,那真是历历在目恍若昨日。

我出生在农村,父亲大字识不了几个,却知道跳出农门才有前途,所以全家节衣缩食,也要保我上县城最好的高中。

乡下的家离县城20里,每周去学校时,我书包里会装上要对付一周的大米和红苕,以及一瓶母亲装好的泡菜,平时在学校吃。

那时,城里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0元,而我只有不到两元的角票,除了每月往返的四次公共汽车钱,实在寒碜得空无一物。

每一次,父亲都叮嘱我,在学校至少每天要吃一顿肉,我点点头。为了不让父亲失望,也因为嘴馋受不了猪肉的诱惑,我就用赶车的钱隔两天买一顿肉吃,到了周末,就背着书包走20里路回家。

生活虽然苦,但我学习一直没有落下,成绩始终保持在班上前列。那时县城高中只读两年,高二时学校分班,除了文科理科,还有特具时代烙印的农林医科。我是班上化学科代表,自然想选报理科,但父亲反复掂量后,为了确保我上线,建议我报了农林医科。也难怪,那时候的大学生确实是凤毛麟角,一个六十多人的班能考上大学加中专的人也超不过十个。

高考前一天,父母破天荒地在小饭馆点了一桌菜犒劳我。父母不吃,只是用期冀的目光盯着我,嘴上说一些考上怎么样考不上又怎么样的话。我搭不上腔,父亲多年来像押宝一样关心我,这份沉甸甸的期待让我紧张,还有一种说不上来的畏惧。

那个夜晚,寝室静得出奇,同学们都早早入睡,希望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但越是这样,越是难以入眠,加之夏日的天气十分闷热,到半夜都还有人在不断翻身,传出木床特有的那种吱嘎声。

我靠吃安眠药度过了高考前夜,第二天走进考场完全找不到理想状态。几周后成绩下来,我考了369分,除了英语很糟糕,平时最得意的化学竟也没及格。

这个成绩给我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离农林医科最低录取线只差一分。我特别失落,深深感到辜负了父亲。我在心里想着一定要重读一年,走进托付了父母毕生心血和希望的大学。但父亲不想再赌一年,通过志愿调剂,为我选定了一所学医的中专。就这样,在那年9月,我走进了成都中医学校。

我学了三年中医,回到家乡当了十年医生,后来改行考进了当地电视台。

多年后,我一直在想这一路经历,因为差一分给了我没考上大学的最大遗憾,但也因为差这一分,让我经历了另一种人生,并且通过后面的不断学习,让知识和心灵同样得到了滋养和完善。所以,差的这一分,是缺憾,也是纪念。

今天,孩子们依然会经历高考,肩头依然压力沉重,但相信越来越多元的选择会让所有的父母和学生更理性看待高考。因为每一条人生之路,都有其值得尊重的人生价值。

新闻推荐

遂宁“牵手”成都高新区 “五方面”推进人才协同发展

两地从五方面开展合作●联动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联动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共同建设人才发展平台●深化干部人才交流●促进优...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