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何“退费难”

四川日报 2020-07-06 05:55 大字

当前正是各地幼儿园秋季招生报名如火如荼之时,但近来部分未返校民办幼儿园退费难问题却让家长“闹心”。

相关幼儿园“退费难”问题根源何在?纠纷背后有哪些风险?如何促成家、校、社会多方共赢?新华社记者展开调查。

“幼儿园班级,退还本学期保教费的60%……”北京市新英才学校近日发出的退费通知内容引发部分家长不满。

“上学期我们就预交了下期保教费11万元。这学期孩子一天学没上,幼儿园却要收取40%。”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家长在本学期开学前就提出了退园,按照合同约定应100%退费。另一位家长张女士说,她于今年3月预缴了16.8万元保教费,提交退费申请后至今未收到退款。

校方表示,疫情期间学校仍有维护运营、后勤服务等开支,因此不能全数退费。

记者了解到,不仅在北京,成都、合肥、呼和浩特等地也存在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民办非普惠园退费难问题。有幼儿园仅退还本学期学费的50%至60%;还有的不予退费,直接充作下学期学费;另有部分则口头承诺退费,实际以疫情期间尚未办公、账上没钱等理由反复推迟退费时间。

专家认为,“退费难”问题有其深层原因。首先,被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民办幼儿园预收费“痼疾”仍存在,增加了退费风险。另外,疫情期间,家长与园方常围绕“上网课到底算不算孩子上了课”发生争议。有部分园方以给孩子“上了网课”为由,不予全额退款。

记者还发现,“经营难”加剧了民办幼儿园“退费难”。据了解,此次疫情中,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民办非普惠园的生源受影响较大。一些地方复学后,不少家长因安全、经济等原因退园,导致招生情况普遍不理想。“咬牙撑到9月,如能正常开园,就还有生机。”多名幼儿园举办者表示,但若疫情导致秋季开园招生情况不佳,机构萎缩甚至倒闭恐在所难免。“现在手里多一分钱就多一分希望。”

多名专家表示,民办幼儿园直接关系到我国幼儿就学率高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学前教育专家杨志彬表示,如果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民办非普惠园因阶段性经营困难大量关停,将可能直接损害适龄儿童就学的重要权利。“应设法帮助民办园渡过难关,避免给家长和社会造成更大损失。”

对于维护家长合法权益,北京朝阳区律师协会副会长、律师万欣认为,园方应根据主管部门规定将预收取的保育、教育、伙食费、杂费等相关费用退还至学生的监护人。“园方困难应合理考虑,但不能违法转嫁给家长,这是寻求共赢的基础。”

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吴晓颖(据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新闻推荐

我市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系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订正

7月4日,成都市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系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订正。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新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