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开放多元 成就活力之都
□本报记者 程文雯 雷倢
开栏语
从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的战略机遇,都对成都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深入融入全球发展,提升全球影响力,去年4月,成都提出“对标国际大都市进行学习借鉴”,邀请来自全球的专家团队,分别选取伦敦、纽约、东京、上海4个发达城市作为对标学习和跟踪研究的对象。
学什么?如何学?近日,历时一年、字数超50万的《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总报告(2019年)》新鲜出炉,内容涵盖城市发展维度的方方面面。当中的经典案例、宝贵经验、先进理念,都在为成都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未来5年-10年,相关研究报告将每年更新,持续发布。
为何学?学为何?谋城之道,营城之变。城市发展如同人的成长,学习方能进步,有目标才有方向和动力。2017年,成都确定“三步走”战略目标,并明确方向: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问道世界头部城市,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这份《报告》,就像一个彰示者:成都正在进入用世界城市体系标定成长坐标的全新阶段。
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发展战略担当“主干”责任?在未来发展路径中如何走出自己的步点?如何在成渝双城的功能定位与城市色彩中具备足够的辨识度?如何通过问道学以致用实现世界城市愿景?……
今起,本报将推出“问道世界头部城市”系列报道,欢迎垂注。
城市名片
伦敦概况
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89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 6532 亿美元(约合4.58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4.65万美元(约合 32.54 万元人民币)。伦敦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香港并称为“纽伦港”),其特色支柱产业主要为金融、专业服务、旅游业和信息通讯,另有房地产业占 GDP总量约17.5%。从2000年起伦敦即被GaWC评为Alpha++级城市(全球仅有纽约和伦敦)
特色亮点
塑造高品质城市生态绿带,推动伦敦绿色创新发展。建设环城绿带控制城市无序拓展
突出泰晤士河沿岸历史建筑保护与滨水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塑造伦敦城市特色形象。强化历史建筑空间的功能植入,提升历史文化区域业态活力
强化轨道交通连接和公共空间营造,引领城市更新
完善消费城市功能,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
(一)
伦敦
作为欧洲“最绿色的城市”,拥有141.6平方公里的公园、林地和花园,伦敦绿带占伦敦土地面积的22%
成都
当前,成都也在推进三级天府绿道体系“结网成链”,可以借鉴伦敦发展经验,形成多级覆盖、系统延伸、网络连续的生态网络
不久前,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就“你心中最理想的城市第三空间”为主题,采访了500位居住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的人,其中80%的受访者投给“公园”这一选项。这说明,公园承载了市民对舒适、健康的理想生活的诸多想象。近年来,随着成都深入推进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人们的目光已从关注单个公园上升到城市整体。
来自伦敦的留学生敬单,每周都会到锦城湖公园跑步,这里唤起了他对伦敦的记忆:“在伦敦,放学后,我都会到海德公园跑步。在伦敦,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里面还生活着许多动物。”
作为欧洲“最绿色的城市”,拥有141.6平方公里的公园、林地和花园的伦敦曾是“雾都”。从上世纪中期的“雾都”到生态之城,伦敦的蜕变或许能给成都启示。
上世纪中期,伦敦提出在空间密集的首都周围创建伦敦的绿带,此后,伦敦的绿地系统不断完善。现在,伦敦绿带占伦敦土地面积的22%。这种生态保护措施,不仅控制城市增长,提供了支持城市弹性和健康必不可少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给城市降温、改善空气质量、旅游和休闲娱乐价值。
2012年,伦敦又提出“全伦敦绿色网络”计划,核心是连接绿色空间来实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共同利益这一目标,建设生物迁徙廊道、城市绿廊、休闲绿道等。
当前,成都也在加快推进三级天府绿道体系“结网成链”,或许可以从多个层面借鉴伦敦的发展经验。
在区域层面,成都可学习伦敦郊野绿带为主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态绿色开敞空间与蓝带网络,形成多级覆盖、系统延伸、网络连续的生态网络。
在中微观层面可以与城乡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建构绿色+服务的功能网络,打造5分钟、15分钟慢行网络。
(二)
伦敦
将夜间经济的发展根植于历史街区、活动空间和传统习惯的土壤中,伦敦充分依托城市文化底蕴打造出新的城市品牌,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不眠之城”
成都
成都夜间经济起步较晚,且对城市经济的推动力尚显不足。如何突出城市特色,创新丰富多元的夜间经济业态,提高城市配套管理水平,成为成都需要思考的“命题”
凌晨1点过,窄巷子里的三联韬奋书店依旧灯火通明;夜色中,339电视塔下的酒吧热闹非凡;望平街上,小吃店主们迎来送往,夜色与烟火交织出独特的城市韵味……
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来自过夜游客的旅游收入达125.48亿元,同比增长81.7%。夜间经济的活跃是成都城市发展活力的一个注脚,也成为一张城市新名片。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就提出了“夜间经济”一词。1995年,伦敦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现已成为伦敦第五大产业。预计到2030年,伦敦夜间经济收入将达300亿英镑,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不眠之城”。
在伦敦,遍布大街小巷的酒吧是夜生活的“主力军”。喧闹背后,是文化赋予城市深夜以独特的气质:夜晚的伦敦Soho区,一系列爵士时代起营业至今的酒吧,依旧因音乐的魅力而顾客盈门;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考文特花园皇家剧院和巴比肯艺术中心,夜晚常常响起古典歌剧、莎士比亚戏剧、音乐剧以及音乐大师的名曲;一系列夜间展览、夜间讲座和“博物馆之夜”等夜间文娱活动,持续展现着城市魅力……
将夜间经济的发展根植于历史街区、活动空间和传统习惯的土壤中,伦敦的夜晚在守住自身特色的同时,充分依托城市文化底蕴打造出新的城市品牌。
相比之下,成都夜间经济起步较晚,且对城市经济的推动力尚显不足。如何突出城市特色,创新丰富多元的夜间经济业态,提高城市配套管理水平,成为成都需要思考的“命题”。
如何挖掘文化特色,让夜间经济在文化的土壤中自然生长?作为世界美食之都,遍布大街小巷的特色美食,是否也能像伦敦的酒吧一样,为夜间经济注入活力?此外,通过布局24小时书店、夜间博物馆、24小时灯光球场等全时化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夜间展览、夜间赛事、夜间国际文化角等新兴夜间消费业态,能否使夜间经济、在“烟火气”之上再添文化品位?如何更精细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夜间配套,进一步激发人们在夜晚出行活动的意愿?如何在鼓励当地商业参与同时,也致力于解决城市空间布局、治安管理、噪音控制、垃圾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方面,成都仍需探索。
(三)
伦敦
多元文化共生的伦敦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理念、艺术、音乐、生活方式等,具备强大的文化包容力
成都
伦敦有莎士比亚,成都有着李白、杜甫。成都也可以尝试用世界语言来讲述文化故事,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
北京时间下午4点,悠悠然走进鹤鸣茶社,坐在竹椅上喝一碗盖碗茶,是不少成都人的生活方式。8小时后,伦敦的时钟敲响4下,利兹酒店里,下午茶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一座难求。跨越9000多公里,茶已经融入这两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成为城市品质的象征。
当今,文化实力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伦敦拥有世界第三大电影产业,也是国际时尚中心和优秀设计中心。教科文组织认定的4个世界遗产遗址、许多国际公认的博物馆、世界级剧院、餐馆、俱乐部、音乐场所和历史悠久的当地酒吧都有助于提升伦敦的吸引力,并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
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也为创意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多元文化共生的伦敦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理念、艺术、音乐、生活方式等,具备强大的文化包容力。
而成都也有兼收并蓄的文化气度。自古以来,成都就是一座因开放而昌盛的城市。今天,越来越多的“蓉漂”就业创业首选成都,也让天府文化的时代内涵在多元交流中不断丰富。
伦敦有莎士比亚,成都有着李白、杜甫。如何让李白、杜甫留给成都的文化遗产,走向世界,成都可以向伦敦取经。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莎士比亚的一段经典对白传遍全球,莎士比亚已成为伦敦的一面旗帜,在全世界具有广泛认知度。
成都也可以尝试用世界语言来讲述文化故事,比如成都可以开发与之相关的文创产品,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效应。
向伦敦学习,成都可以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发展的法治环境、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优先改善郊县地区的文化设施,搭建文化活动平台,鼓励市民的文化参与,刺激文化消费,以宽容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各种形式的文化和文明,积极探索成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通过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达到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新闻推荐
□红星新闻评论员刘琴如同芙蓉和成都紧密相连,提到樱花,人们就会想到东京。虽然樱花花期短暂,但东京仍然大量种植,这和日本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