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纽约“硅巷”案例激活老城旧巷创新基因 塑造成都版“硅巷”
玉林三巷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聚集众多创意产业和美食的小通巷
纽约基本概况点击
纽约总面积778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84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8017亿美元(约合5.5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为9.42万美元(约合64.63万元人民币)。纽约也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特色支柱产业主要是金融信息服务、贸易、旅游。从2000年起,纽约连年被GaWC评为Alpha++级城市。
纽约大都市区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2000万,GDP总量1.73万亿美元(约合10.9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总量的8.9%。
什么是“硅巷”?
“硅巷”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老城区,是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创新科技产业集聚街区,现代科技、新兴产业、创新人才、金融资本、先进管理等要素在这里高度汇聚。这些藏身于“硅巷”的高科技企业群,已经成为纽约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
成都如何借鉴?
《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提出,首先是应该高度重视旧城更新的产业策划工作,基于老城区产业结构特点与人群需求变化,持续推动产业转型、优化提升现有业态,力促老城区产业迭代升级。
借鉴纽约“硅巷”案例,成都可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在老城区、旧建筑中“见缝插针”,积极植入科创空间,激发老旧社区活力,塑造成都版“硅巷”。
纽约都市圈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圈之一。纽约与伦敦并列为全世界最顶级的国际大都市。2018年11月,纽约被GaWC评为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
这里有以曼哈顿下城及华尔街为龙头的世界金融中心;有曾经的世界最大证券交易所、现在为世界第二大的证交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有被称作“世界的十字路口”的纽约时报广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家企业的总部位于纽约。纽约还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等世界名校。
纽约地铁、纽新航港局过哈德逊河捷运(PATH)和斯塔滕岛铁路所组成的纽约轨道交通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提供一日24小时、一周七日的服务。而长岛铁路、大都会北方铁路、泽西捷运和美铁则共同组成了纽约的城际和通勤铁路系统。
从这样一个Alpha++级的世界一线城市,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关于这个城市,《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总报告(2019年)》和《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又有着怎样的观点分享?
纽约特色亮点点击
关键词1 大都市区产业圈
核心区集聚尖峰产业 带动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
以纽约为核心区集聚尖峰产业。纽约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发展金融、科创、文创等高附加值产业,发挥高盛、Google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尖峰产业集聚地。
分工细化促进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聚焦细分产业门类,推动企业后台管理系统、银行分行、金融资产管理等下游生产性服务业向纽约城市外围发展聚集,实现大都市区产业协同与区域共兴。
带动周边城市形成错位协同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纽约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在纽约周边城市打造纳米技术、半导体开发、航空设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分工集群,形成享誉全球的哈德逊河“科技谷”、康涅狄格金融镇和新泽西“制药业心脏”等产业高地。
关键词2 开放式创新街区
开放式高科技创新空间 引领城区产业转型升级
在空间层面,纽约重点围绕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高等学府集聚创新企业,构建涵盖金融、媒体等多门类科技产业生态,完善包括“孵化器”和“加速器”、联合办公空间以及公共实验空间等创新空间体系;并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在城市街区、老旧建筑中积极培育创新空间,并改善交通、光纤等基础设施,形成“硅巷”等开放式高科技创新空间。
在政策层面,纽约制定减税计划,为“硅巷”内初创企业免除商业房租税和5年房地产税,降低创新企业成本。同时,提供创新基金,有效引导产业转型发展。至2018年,“硅巷”风投交易量已超过4亿美元,聚集谷歌、Facebook、微软等超过500家科创企业,科技产业占纽约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十年间增长25%,为政府提供56亿美元的年税收。
关键词3 管控城市形态
法定化与市场化结合 合理控制城市形态
以法定形式统筹确定地块和建筑指标。纽约划定居民区、商业区、生产区以及特殊目的分区,通过《区划条例》将四大分区内街区大小、建筑面积比例、街区覆盖范围、容积率、公共开放空间占比、楼房高度和楼房退缩距离等指标进行限定,引导城市总体形态。曼哈顿CBD内形成150米×75米的小街区路网格局,路网密度达到20公里/平方公里。
依托市场化机制创新运作空中开发权。为实现保护历史建筑和地标建筑的同时提高对其潜在开发空间的利用,纽约创新空中开发权概念,在多个地块之间进行开发容积率的转移,以市场化机制为引导,合理控制城市形态。目前,曼哈顿CBD区域聚集超过5500栋超高层(即高度100米以上)建筑,高度大于200米的建筑超过50座。
在其他方面,纽约积极创建行人优先区。通过对部分道路机动车限行、增加行人岛等举措,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同时,通过改善街道环境品质、优化街道空间的使用,打造活力共享的街道空间。
制定“2%艺术计划”。为提升市政、文化、教育等公有建筑及附属空间的艺术氛围,纽约在新建的市政公共建筑、交通枢纽、公园绿地等项目中,把项目造价的2%用于公共艺术品的设置(即“2%艺术计划”)。
成都学习心得点击
结合城市有机更新 激发老旧社区活力
纽约的研究告诉我们,它的活力,来自全球顶尖金融中心华尔街,也来自吸引了大批科创企业的“硅巷”。
“硅巷”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老城区,是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创新科技产业集聚街区,现代科技、新兴产业、创新人才、金融资本、先进管理等要素在这里高度汇聚。这些藏身于“硅巷”的高科技企业群,已经成为纽约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
2017年,成都提出中优,以改变中心城区面临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核,提升产业层次的目标。这一点和纽约的城市发展路径颇为相似。
如何借鉴纽约的城市有机更新经验?《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提出,首先是应该高度重视旧城更新的产业策划工作,基于老城区产业结构特点与人群需求变化,持续推动产业转型、优化提升现有业态,力促老城区产业迭代升级。
其次优化存量区域用地比例,如适当增加公共服务及创新研发用地、减少住宅用地等,提升土地价值,推动存量土地综合开发。制定容积率跨区域转换和有偿转移机制,利用容积率提高后新增建筑面积替换等价的公共用地和公共设施投资,增加存量区域的公共空间和绿地,提升区域功能和品质,实现区域更新改造。
地铁站点等交通枢纽周边存量用地,应强化其功能复合化利用,打造商业、住宅、办公、文化教育等功能结合的城市综合体,增强市场融资能力。
借鉴纽约“硅巷”案例,成都可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在老城区、旧建筑中“见缝插针”,积极植入科创空间,激发老旧社区活力,塑造成都版“硅巷”。构建形成“社区-街区-地块-建筑”四个空间尺度的管控策略。在社区层面,明确划定市域范围内的城市更新单元,并编制区域更新评估报告;在街区层面,编制城市更新实施计划,优先保障落实公共要素的类型、规模和布局,协调跨地块的公共通道、连廊和绿化空间等公共要素的衔接关系;在地块层面,结合用地性质的混合、兼容和转换调整提升地块功能业态,调整项目用地边界;在建筑层面,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高品质公共空间塑造为导向,增加社区人群与公共空间的连接,完善面向社区多元人群的设施,全面提升社区环境品质。
本报记者 袁弘 摄影 胡大田
新闻推荐
原创鸿键婷婷吕玥深响?深响原创·作者|鸿键婷婷吕玥编辑依民核心要点“站出来告诉你说能够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都是在装X。”...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