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赋能产业功能区改革创新 擦亮“国字号”招牌 透过“好牌子”明确探索路子
资料图
当前,成都担负着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门户枢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使命,面临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发展机遇,日益成为新生产要素汇集的首选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阵地,承担着越来越多国家赋予的试点示范任务、重要功能和国家级品牌。
一手好牌不等于一手好局,成都如何在抓机遇尤其是产业机遇上下功夫?如何对产业功能区改革创新赋能,让更多企业共享功能、分享红利?一场现场推进会给出启示。
6月19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市产业功能区改革创新赋能现场推进会,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经信局等6个市级部门,集中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十余个“国字号”创新试点的设立背景、重点任务作政策解读和指导培训。
为产业功能区赋能
实现错位协同发展
现场推进会召开的时间,正是成都考察团赴江苏南京、苏州和山东青岛考察,学习开放创新先进经验的次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聚力创新提能”,是整场现场推进会围绕的焦点。
焦点基于一份方案。二十余天前,成都市发改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全市产业功能区改革创新赋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方位梳理成都争取到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和功能品牌,加快推动各类改革创新试点示范任务、重大功能、重要品牌在产业功能区落地,赋予产业功能区更多改革创新政策支持。
《方案》列出成都承担的国家级重大改革创新试点17项、重要功能7项、重要品牌15项,并按照“主导产业匹配、功能定位匹配、区位布局匹配”原则集中授予56个产业功能区。
为什么要为产业功能区赋能?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朱平在现场推进会上给出答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国家试点示范任务与成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取得试点示范效果;有利于提升产业能级和产业功能区能级,使产业功能区有更广的探索空间、更高的探索层次;有利于进一步引导产业功能区聚焦不同细分领域,实现错位协同发展。
“国字号”意味着什么?
透过“好牌子”明确探索路子
现场推介会上,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经信局、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文广旅局、成都市口岸物流办6个市级部门,集中介绍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等十余个“国字号”创新试点的设立背景、重点任务、相关配套政策。
显然,“国字号”创新试点,对产业功能区有重要意义。成都市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处处长贾燕兵说,“国字号”是好牌子,但牌子背后更是一条探索路子。
贾燕兵在现场推进会上集中介绍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关情况,并给出一组数据:
从全国来看,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首批试点有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120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5大领域若干区域;
从市内来看,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涵盖全域,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涵盖2个区、1所高校、1家企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7个核心承载区。
当试点示范以数据的形式具象展示出来,也就看清了“国字号”背后的意义。“国字号”试点示范要求成都积极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实践和经验做法。
这些典型实践和经验做法怎么来?贾燕兵的理解是结合地方实际、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资源大胆探索。
拿出过硬政策和创新举措
确保试点示范有较大探索空间
现场推进会召开的前两小时,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成都科学城、锦江新兴传媒功能区接到了一份临时通知——在会上作表态发言。而在表态发言之前,包括上述三家在内的六个产业功能区,与相关试点示范内容主要牵头部门签下了《产业功能区改革创新赋能责任书》。
以成都市发改委与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签订的责任书为例,当中最重要的是细致列出了产业功能区改革创新赋能“进度条”:
比如以107平方公里合作区范围为载体,借鉴德国内卡河谷发展经验,优化完善合作区各项规划;
加快标准化厂房、孵化中心、公共办公室等通用产业载体建设,为企业进驻和业务发展提供便利;
积极建设国际贸易载体和产品展销平台,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外语培训、涉外法律等业态,推动相关中介机构和服务商聚集……
临时接到表态发言任务的三家,其发言用时均不到2分钟,虽简短但底气十足。“我们有责任有底气承担起国家战略使命,也有能力有信心落实好国家战略使命,为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成为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创新策源地和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公园城市不断努力。”成都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刘洋说。
签下责任书、发言表态,仅是成都推进产业功能区改革创新赋能落地落实的开始,成都还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拿出过硬政策和创新举措,确保试点示范有较大探索空间。
据悉,接下来,各试点示范、功能和品牌的市级责任部门将定期赴相关产业功能区实地调研,掌握改革创新赋能工作推进第一手情况,定期收集协调解决各产业功能区在工作中的困难、诉求和需协调的重大事项。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白茹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刘金陈城市,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更是人文精神、营城理念的载体。当前,无论是总规中提出新时代“三步走...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