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那支老笔
曹树清(成华区)
童稚时,总看到父亲穿着的长袍衣襟处挂着一支钢笔。
父亲是一名扛过铺板门的店员,但文墨却很好,毛笔、钢笔字都写得很好。然而,他拥有的只是一支非常普通的钢笔,数十年间,经他不断打磨修整,笔头润滑,书写流利,是他一生随身的至爱,求生养家的利器。
儿时,我时常看见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抚弄那支老笔,当着坐在旁边的母亲对我说:“五儿,长大了要用功读书,一定要把字练好,字是求生的打门锤啊!”说着,便用那支老笔写给我看,讲要领,其字笔笔端正遒劲,有骨力。这句从写字入门、教诲人生的父言,陪伴了我一生。
其时,新中国成立初期,钢笔是时髦的物品,恰似今天玩手机。我姐姐为父亲用素色毛线织了个钢笔套,装上那支钢笔,他也学着时人模样,把笔笼笼挂在脖子上,然后塞进灰色干部服第二个纽扣的衣襟里,那时的父亲对新中国充满热爱和憧憬。
不久,16岁的我离开故乡,考入中央重工业学校,从此为我国航空工业歼击战机奋斗了一辈子。但自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父亲。
我离家不久,父亲去了农村劳动锻炼,还是用那支老笔给我写信。1957年夏天,我第一次在市级报刊上发表作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把报纸寄给父亲,觉得他看到后定会高兴,一定会给我写信鼓励的。
果然,父亲欣然回信,喜悦之情溢于笔端。他鼓励我在遥远的地方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祖国的培养和父母的希望,还赞美我的钢笔字有骨力,老到而多姿。这是记忆中父亲对我唯一一次赞许。
1960年隆冬,父亲参加当地水库修建时,因下雨路滑,不幸跌下山崖,离我们而去。父亲去世时才51岁,在我心里,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品性优雅,慈爱而严厉的父亲。
有些县里的老同志对我说,你父亲双手打算盘,每年统计全县亿万斤粮食,很有名的啊!
我再一次回乡探亲的日子里,母亲郑重地把那支老笔交到我手里。
新闻推荐
梁平。□赵依二〇二〇年初,诗坛宿将梁平推出了他的第十二部诗集《时间笔记》。这部诗集一经问世,便因为它与梁平个...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