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万变大防至简
□唐伟
日前,旅居国外的刘女士收到在成都的朋友王女士发来的信息,王女士问刘女士,前一天是否在微博上请自己帮忙买机票,刘女士蒙了,因为根本没有这回事。原来是有骗子用跟刘女士微博头像、名称相似的“高仿号”诈骗王女士,被骗的王女士前后将一万五千元转至骗子的账户。
这起微博高仿式诈骗,在手法上并非高深莫测,不过是“新壶装老酒”的改进版。以“高仿微博号”消除被骗者的戒备心理,再利用疫情原因、部分留学生无法及时回国等特殊背景,以手机限流、无法使用其他联系方式等理由,诱导受害者买机票、转账,对方发现时已悔之晚矣。
与传统的电信和网络诈骗相比,识别微博高仿式诈骗有时的确不容易。诈骗者制作一个高仿式微博账号很简单,只需要对特定的账号进行“复制+粘贴”的技术处理,高仿式微博就可以与之做到高度神似。
不过,尽管微博高仿式诈骗在手法与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依然存在一些漏洞,用户如果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问题。比如,骗子往往会设定一个自己不能亲临的特殊场景,让对方没有时间思考、辨别和判断。如果知晓骗子的这些技巧,就不难识破骗局。
利用朋友、亲人之间的信任去实施诈骗,这是诈骗成功的基础,信任度越高,越容易取得成功。事后来看,设置再精细的骗局,都并非深不可测,很多时候,只是被骗者犯了“低级错误”——所谓当局者迷,是指置身事中者很容易被骗子预设的套路带乱节奏。无数个案一再提醒,遇到再紧急的情况也不能放松警惕,而必须守住识别和预防这条底线。
微博高仿式诈骗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根本原因还在于一些人的防范意识不足,由此给了诈骗者以可乘之机。技术手段为诈骗行为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识骗和防骗的难度,但大道至简,再高明的诈骗手法都有破绽。有时候,识别诈骗只需打一个电话,不是吗?
新闻推荐
□张凤霞(成都)想到去一个地方时已快下午三点,我仍然驾车将自己扔进路途,去经过直线或曲线的两端,一条干涸的人流团起尘土。当...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