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夫妻档王红虹和沈骏:因献血而健康
王红虹沈骏夫妇的献血证已有厚厚的一摞
沈骏(中)王红虹(右)献血后留影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
对成都乃至四川来说,6月14日也许更加特别。10年前的这天,在四川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倡导下,开始了“四川省公务人员无偿献血活动”,他们希望通过公务人员这个群体来示范并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投入到无偿献血这个行业中来。从那年起,每年的6月14日和12月14日都会进行两次公务人员献血活动,且从未间断。
今年依然不例外。并且,今年是第十年,我们还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血液保障在这个艰难时刻显得尤其重要。因而在今年的“6·14”,四川省将以成都市血液中心为主会场,举办一次隆重的献血者日“云活动”。在这一活动开始之前,本报将相继对优秀的献血者、幸运的受血者以及本次活动的情况进行报道。
今天,首先让我们来关注无偿献血“夫妻档”的故事。
王红虹、沈骏,一个61岁,一个62岁,但看起来,他们都比实际年龄偏小。“我们爱吃、爱运动、快乐,过很健康的生活,因为,我们要献血。”王红虹说。
她拿出手机,看了一下自己记录的数据:献血小板正好达到250次,加上参加无偿献血头10年献的5600毫升全血,她的献血量达到了55600毫升。一个人身体里的血液大约4500毫升,照此计算,她将自己全身血液献了10多次。
沈骏献血比妻子晚了11年,不过也献了近10年的血小板,累积已达94次。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无偿献血“模范夫妻”。最关键的是,在无偿献血过程中,他们把快乐和健康一并分享给了无数人。
帮助别人
能体会到无比的幸福感
王红虹退休前是一名省委机关公务员,她是从40岁那年才第一次无偿献血的,后来她把丈夫也拉入了这个队伍。
那是2001年,为了响应单位的号召,她第一次参与了无偿献血活动,献了200毫升全血。一踏入这个以前陌生的领域,当了解到医院里那么多病人等待着血液救命的事情后,被激起的爱心让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那时起,几乎每隔半年她就会去献一次全血,到2010年,近10年时间她献了5600毫升。
为什么她一旦进入就能够坚持下来?王红虹说,这也许跟她的职业有关。
她是一名扶贫干部,常年到贫困地方考察、调研,“面对贫困群体,你会释放一种爱和责任,会主动去帮助他们想办法摆脱贫困。当你的帮助取得成效时,会体会到一种无比的幸福感,它像兴奋剂一样让人变得愉悦。”她说,无偿献血与扶贫有相通的地方,“当你想到医院里那些等待血液救命的人,就会促使自己去做。”
在献血10年后,她与血液中心工作人员都变成熟人了,他们告诉她,可以到血液中心看看,尝试捐献血小板,“血小板半个月就可以献一次,不必像献全血那样满半年才能献一次。”她仿佛看到了新大陆一般:原来可以这样!从2010年开始,她改为献血小板,并且,她将自己的丈夫沈骏也拉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因为献血
所以有了更健康的生活
沈骏在10年前的身体不太好,有胃炎、胃溃疡,常感冒,“后来慢慢好起来了。”
好起来的沈骏终于可以跟妻子王红虹一起去献血,那是2012年,快55岁的他第一次献了血小板。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身体能够好起来,跟妻子经常献血有关,“要献血,特别是血小板,对平日生活要求很高,为了能献血小板,我跟她也过上很健康的生活。”
王红虹向记者解释,献血小板的要求是很高的,“像我们这样献得勤,平日里就不能喝酒,不能大鱼大肉,不能太胖,也不能经常熬夜,否则会导致转氨酶高,献不成的。”
为了达到献血小板的要求,王红虹和沈骏夫妇热爱上了打保龄球,如今还双双考取了保龄球裁判证书,时时带领一帮爱好者训练和比赛;沈骏是摄影爱好者,周末的时候,他们背上装备,沿着浣花溪或者锦江徒步拍摄,一走就是一天;他们热爱游泳,在退休之前,一年四季都是在室外泳池游,王红虹还坚持冬泳,直到退休,他们才进入室内泳池游,“因为室内除了泳池,还有很多运动器械。”
除了运动,在献血前几天,他们开始对吃也比较讲究,“以清淡为主,让身体舒服。”王红虹说,除了献血前饮食清淡外,平时他们也喜欢吃各种美食,“只是我们很注意吃动两平衡,摄入了那么多能量,就一定要通过运动消耗出去,这样才是健康的。”
献血夫妻档
让成都成为一座热血城市
王红虹和沈骏夫妇现在依然在捐献血小板。王红虹对记者说,“为了能够持续献血,我们必须保持健康的身体。”
如今的王红虹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宣传志愿者,去年,她被评为四川省第一批无偿献血宣传大使。每周,她总会抽出一天时间来到成都市血液中心,为前来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提供志愿者服务。“有些人在初次献血时会有很多担心,我会用自己的经历,把科学的无偿献血知识告诉他们,希望让更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毋庸置疑,王红虹、沈骏夫妇是一对很典型的无偿献血“夫妻档”。在无偿献血者这个队伍中,“夫妻档”有很多,他们有公务员,有医护人员,还有普通的城市居民,正是他们的参与和奉献,让成都这座城市成为热血的城市、温暖的城市和大爱的城市。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琳黎)在前期2个月实地调研基础上,昨日,成德眉资同城化“菜篮子”建设协商座谈会在蓉召开。省政协副主席祝春秀...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