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建明 对出群众满意“对联”
□ 彭杰
近日, 新华社、《人民日报》“为了民族复兴 英雄烈士谱”专栏报道了营山县城南镇原党委书记文建明勤政为民、奋斗终生的感人事迹。
文建明在乡镇摸爬滚打30余年,先后在5个“问题乡镇”“困难乡镇”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近20年。每到一处都能攻坚破难、治乱平怨,开创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被称为“治乱能手”。通过长期基层工作实践, 文建明探索总结出乡镇党委“三二工作法”,被中组部命名为“文建明工作法”,在全国乡镇推广。
总结多年的基层工作, 文建明有个经验之谈:干部服务群众,就好比对“对联”,群众不停出“上联”,干部要不断对“下联”。只有对出群众满意的好“下联”,才无愧于党组织, 无愧于人民群众。文建明与群众对“对联”,值得基层干部学习。
学习文建明与群众对“对联”,就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为官避事平生耻,心无百姓莫为“官”。文建明常说:“群众是伟大的、智慧的、纯真的、可爱的。”“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很多时候不是群众‘不听话’,而是干部‘不像话’。”从他的言语中,能感受到他对百姓的尊重与敬意。只有放平心态、放低姿态, 把群众当家人, 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才能“与群众坐同一条板凳”。
学习文建明与群众对“对联”,就要精准把握群众诉求。“民之所望, 施政所向。”作为基层干部,要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开展的“指挥棒”。文建明说:“我热爱群众提出的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化解矛盾。当干部必须知道群众有啥问题需要解决。”他推行“干部下访寻问题”、有奖谏言机制,了解和听取群众的心声和合理诉求。 特别是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 要切实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把“话筒”交给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虑、所盼,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困难问题及矛盾。“群众有所呼,我必有所应”,汇集群众需求,加强分析研判,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
学习文建明与群众对“对联”,就要始终为人民谋利益。“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为人民谋福祉。文建明拖着带病的身体,多次到成都,与房地产开发商谈判,帮助居民追讨拆迁补偿款。他带领城南镇一班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修建起14.7公里村道环形路。他提出发展“百姓经济”,尊重民意,引导农村发展“餐桌经济”, 城区发展民营经济。 实践证明,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惠民才能凝聚民心,发展才能打开局面。
学习文建明与群众对“对联”,就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方法不对, 努力白费。方法找对,事半功倍。”文建明推行“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实打实”地调处, 使很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他说:“要学会换位思考, 带着真感情去沟通疏导、逐步化解。真感情是一把通用钥匙,只要感情到位了,问题就好解决了。”我们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避免强制僵硬工作方式,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
与群众对“对联”,是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我们要向文建明学习,对出群众满意的“下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范聪雷华芳记者刘冰玉)5日,成都高新区举办“‘6·5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法治共建进园区启动仪式”,高新区法院联...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