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成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如何落实 居委会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非常有必要

成都商报 2020-05-28 03:36 大字

联络协调

“公共卫生委员会主要责任,是负责社区疫情防控的联络协调、组织动员、网格化管理、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健康教育以及爱国卫生运动工作。”

衔接资源

“公共卫生委员会可以让社区快速、有效地在疫情出现后做出反应,同时,它可以在法律授权的基础上调动公共卫生资源和社区自己的资源,两个资源可以很好地衔接,从而提高防控工作效率。”

健全储备

“我们的硬件设施在前期显得相对不足……需要健全应急管理物资储备体系。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和物资品类,提升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的能力,为后续生产供应赢得宝贵时间。”

5月25日下午,成都市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343”的重点任务建设:立足推进公共卫生法治体系规范化等三大建设、聚焦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四大能力、着力互联网等三大要素,到2025年,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打造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标杆城市。

该《实施意见》如何落实?尤其如何落实到基层?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江维、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书记杨金惠、成都市公卫中心副院长张仁卿。

谈四级防控

特别需要一个应急管理体系

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江维首先介绍了此次疫情中,社区防控的有关情况。“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平时社区为居民服务,而在战疫中,全市4370个社区化成4370个“堡垒”,共动员了13.8万的党员志愿者以及49万名基层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社区抗疫之中。”她表示,具体的成效,大家从成都目前的态势可以发现,复工、复课基本上完全走入正轨,这样的态势和社区防控努力是完全相关的。

《实施意见》对社区防控会产生哪些影响?江维介绍,在社区防控中,我们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乡镇、村社区的四级防控体系,实际工作中特别需要一个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以及人员专业化能力的提升,我们认为是应对今后的任何公共卫生危机所需要的。”

江维表示《实施意见》中所提出,“在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可以让这样的应急管理体系常态化。而公共卫生委员会主要责任,是负责社区疫情防控的联络协调、组织动员、网格化管理、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健康教育以及爱国卫生运动工作。

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书记杨金惠表示,她对加强社区防控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其中强调,各居(村)委会依法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让社区快速、有效地在疫情出现后做出反应,同时,它可以在法律授权的基础上调动公共卫生资源和社区自己的资源,两个资源可以很好地衔接,从而提高防控工作效率。”

谈前期紧缺

健全应急管理物资储备体系

“最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海外蔓延,而国内是防输入、防反弹。在我们前期的救治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也发现了短板与不足。”作为成都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长,成都市公卫中心副院长张仁卿参与了成都市新推出的《实施意见》的讨论与建议,他认为:“出台得很及时,内容很好,这些系统化、制度化、流程化的要求与指引,贯穿于整个医疗救治当中,对我们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硬件设施在前期显得相对不足,成都市紧急出台了很多措施、办法,例如增设床位、防护物资紧缺时安排调用等。”据张仁卿分析,这是本次应对疫情暴露出的短板之一。而这一点在《实施意见》中已经进行了完善:健全应急管理物资储备体系。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和物资品类,提升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的能力,为后续生产供应赢得宝贵时间。加快区(市)县和中心街镇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提升应急物资的生产收储、库存轮换、征调补偿、物流配送、全球采购、捐赠使用、智能监管水平。

另一方面,短板存在于救治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患者除了新冠肺炎以外,还有多种疾病,比如心脏、肾脏、内分泌等,这些疾病的治疗,综合医院有很强的优势,但传染病专科医院有所不足。”张仁卿告诉记者,当时,全市调集了多个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团队共同作战,让所有患者都得到救治,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这些经验也融入了《实施意见》当中:全市“一盘棋”统筹协调,实现“四个集中”,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救治、集中医疗资源,让所有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常态化组建平战结合、灵活配置的重大疫情多学科重症医学专家团队。“我们将加快步伐在多学科领域,与全市高校、华西、省医院等团队合作,与整个成都市医疗界形成制度化、流程化、系统化的合作,让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病人得到更好更优的救治。”张仁卿深信,“到2025年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我们会不懈努力。”

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王拓

新闻推荐

96名院士专家领衔 寻找一座未来之城的坐标

龙泉山5月26日,对司马晓来说,是忙碌的一天。清早从深圳出发,中午12点过抵达成都东部新区。匆匆吃过午饭,中午1点30分,一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