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岷峨

四川经济日报 2020-05-11 06:53 大字

□ 周啸天(成都)

《岷峨诗稿》封面

《岷峨诗稿》出刊一百期了。

二十多年来,我置身事外,乐观其成,一直是她的读者。假若要来一次公投——从全国林林总总的诗刊中,遴选出一本个人最喜爱的诗刊,而每人手中又只持有一张选票的话,我会十分乐意地把选票投给《岷峨诗稿》。

《岷峨诗稿》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份同人刊物——诗本位(发刊词云“写诗总须是诗”),而不是官本位。她拥有一个稳定的作者群,稿件来自五湖四海。刊物暨学会的发起人是几位热爱传统诗词的老同志,创刊之初就得到诗学造诣颇深的一批专家学者的响应,逐渐地吸引了一大批中青年实力派诗人的加盟。这三股力量,不同而和,形成了一个优化的组合。“大道如青天”——正是由于这样优化的组合,使得《岷峨诗稿》直奔康庄大道,少走了许多弯路。

《岷峨诗稿》的发起者,如何郝炬、马识途、李维嘉、刘传 、章润瑞等,是一批忠诚的老党员,经历过革命的洗礼:“中原战未歇,家国恨难平”(何郝炬)、“劳生惊卅岁,亡命闯千关”(李维嘉)。社会责任心、历史使命感,年既老而不衰。主张诗词要“反映时代的精神,歌颂美好的人和事,抒发高尚的情操,激励人们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反对丑恶、卑鄙的东西。”(发刊词)他们坚守的“党人情怀”,不是党八股,不是说套话,不是粉饰太平,不是润色鸿业,而是直面历史,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相信前途的光明,又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他们既有“战士诗”,又有讽谕诗——“试听一声包黑子,权贪若个不心惊”(杨析综)、“心怀魏阙征途远,身老江湖国步忧”(马识途)、“肃立碑前思痛哭,几人无愧对英灵”(张榕)、“世有难伸理,人无必报仇”(曾渊如)等句,兴观群怨,可圈可点。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谁说这就不是主旋律呢?如果没有这一批老同志的经营筹措和坚持刊物的导向性,是不会有《岷峨诗稿》的。

《岷峨诗稿》早期的专家学者,如黄稚荃、缪钺、刘君惠、王文才等,是一批诗学造诣很深的蜀中学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开始就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会的工作。所作如“荒村夜色寒如许,赖有篝灯一点红”(刘君惠)、“滋兰未必花能发,访旧其如燕已飞”(缪钺)、“检遍中原才士集,几人哀感到刘 ”(黄稚荃)等,或寄兴深微、或感喟无端,正是:“窈窕为音句每成,果然老笔有深情”(刘少平)。同时,他们还在会员中举办讲座,金针度人。嘤鸣所及,引来霍松林、吴丈蜀等省外名流的加盟,使《岷峨诗稿》起点高,平台大,突出了刊物的权威性。刊物历年发表的诗论,大都平正通达,言之有物,益人心智。其代表性成果,当推章润瑞的《山泉诗话》。作者既有创作经验,又有理论修养,深入浅出,言必有中。例如“口语化诗词”之专论、专选,读之令人神爽。《山泉草》序诗中有二名句,一是“古人拜罢拜今人”,二是“十年高谊幸三生”,措语虽重,衮衮岷峨诸公、是当得起的。

上述两类同人,都是《岷峨诗稿》的老前辈,他们有远见、有识度、有胸襟。从学会成立之初,就重视推贤进善,不遗余力地网罗放失诗人;加之刊物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很快就吸引来一批中青年实力派诗人的加盟,一时人才济济,佳作累累,不能遍举,略举一二:如滕伟明新新乐府“泰山压顶汗淋漓,主人摇扇行且顾”、“可怜痴情如流水,主但颔首不出门”之状难写之景、曲尽人情,杨启宇咏史之作“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祖龙幸得今年死,从此高斯是佞人”之婉而多讽,蔡淑萍新曲子词及诗“海外有人终盖棺,此间言语异于前”、“地心奥秘何由解?筑室坚牢总未能”之浅貌深衷,郭定乾新田园诗“铁牛不用缰绳系,放在浓阴古树边”、“狂挥一管涂鸦笔,写得千家万户红”之充实和平,等等,无不音情顿挫,光英朗练,令人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三唐之音、复睹于兹,可使两宋作家、相视而笑。嘤鸣所及,引来五湖四海一大批有才华的作者加盟。于是刊物的廊庑更大。

四川诗词学会会长已历三任,每一任上都推出了拳头产品。何郝炬会长任上出版的《岷峨诗丛》,一次性推出二十六位蜀中实力派诗人的单行本,端赖《岷峨诗稿》底气之足。这套丛书本本虽薄,而持择之精,分量之重,积淀之深,阵容之齐,足以令人刮目相看。诗丛注明“第一辑”,表明诗丛之外,还大有人在。这样的书,是不会被人束之高阁,或作为“不藏书”的。杨析综会长任上出版的《近代巴蜀诗钞》(上下册),则是抢救文化遗产的一大工程。其选题之重,体例之严,收罗之富,别裁之精,制作之良,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入选者九泉有知,亦当滴泪感谢编委诸君子。此外,《岷峨诗稿》还每过十年,就编一部诗词选集,迄今已出两种,这就是《春雨集》及其续编。西北大学一位中文系教授读了《春雨集》,发表感想说:这本书改变了他个人对当代诗词的成见,证明了诗词的生命力,今后还会有大放光芒的时候。

《岷峨诗稿》之精神风貌,同人概括为“岷峨风骨”。“风骨”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在《宋书》中,本指人的品格、骨气,梁代刘勰《文心雕龙》引申为文学批评术语。至于“风骨”的内涵,一向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我们不妨回到刘勰的表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前八个字强调的是有感而发,这里的“风”,应当是兴会——“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也;后八个字强调的是琢磨语言,这里的“骨”,应当是立意——“立片言以据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也。由此可知,一切的无病呻吟,附庸风雅,克隆复制,皆与“风骨”无关,故刘勰说:“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

《岷峨诗稿》在衔接传统的基础上,坚持走当代诗词自己的路,刊物发表的作品,皆以书写当下为务。总第十四辑编后记中,明确提出了办刊的宗旨:

我们认为,诗歌应为时而作,为事而作。诗人应紧扣时代的脉搏,及时地、正确地、艺术地反映时代,反映人民关心的社会问题。诗人永远保持着对时代、对社会问题的高度敏感,对色彩斑斓的社会现象作深沉的洞察与严肃的思考,这是诗人应有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我们的编辑原则。

来稿中也有一些趋时应景之作。或赓韵酬答,累牍联篇;或感濡沫而发颂声,或俨华缨而参曲宴,虽雕绘满眼,乃以言 人,无采风之义,不在遒人之职。这类篇章我们不取。至于浮华交会,闻风慕悦,嘘枯吹生,因缘攀附,以行卷为贽敬,比诗歌于商品。这类篇章,我们不取。以上两类诗篇,在来稿中虽不在多数,然早露端倪,恐成风尚。这是与我们的编辑原则背道而驰的。杜渐防微,编者有责,敬布区区,望读者垂察。

这两段话、尤其是后一段话,写得相当精彩。这里提出的两为两感、尤其是两不取,有极强的针对性,是警世通言;又与唐代陈子昂提倡的“风雅”“兴寄”“汉魏风骨”,白居易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脉相承,而且说得更加到位。这正是“风骨”的实质。而“刚健、质朴、活泼、清新”则是“风骨”的表现。而“风骨”冠以“岷峨”,则是宣示地域特征。盖巴蜀“重江复关,自为区域”(章太炎)。灵秀山川的滋润,传统文化的熏陶,铸就了地域文艺的“博大昌明,清新自然,奇警峭拔,沉郁顿挫”(《近代巴蜀诗钞》前言),再加上四川人的幽默感,综上所述,大概就是“岷峨风骨”的全部内涵了。我希望《岷峨诗稿》在未来,牢记创刊宗旨,谨守勿失,则当代诗词幸甚,广大读者幸甚。

现任会长李维嘉,在学会成立之初,即任常务副会长、操持会务。记得他曾亲笔来信,邀我入会。我当年不满四十,正惑于“一切好诗在唐代都已写完”的观念,未能报应如响。二十五年,弹指一挥。不料当代诗词竟如此这般地欣欣向荣起来,大有“翻出唐人手心”之势。《岷峨诗稿》,功不可没也。

新闻推荐

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企业被判支付双倍工资差额

从入职到离职,7个月里,王先生所在的企业一直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离职当月的工资也没能向其支付。他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