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温的危害及预防

家庭生活报 2020-04-21 00:35 大字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兰青

我们知道,人的正常体温为 36~ 37℃,但是在手术中,患者的体温有50%~70%的概率低于36℃,尤其多发于麻醉的过程中。患者的体温降低,意味着散热超过蓄热,这主要是由疾病、禁食、麻醉、手术室环境、体腔开放引起的。低体温有许多危害,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1.降低免疫功能,增加伤口感染率。在手术中,低体温会影响骨髓免疫功能,因为中性粒细胞氧化释放效果大大降低,而氧化释放是用来消灭病原体的;移向感染部位的免疫细胞减少。而且,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的血流量下降,从而减少了供氧;而在能量的消耗上,低体温的患者又容易消耗蛋白质,减少骨质胶合,结果就是供小于求,会大大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除此之外,患者的伤口也因此容易受到感染,且刀口愈合变得缓慢。

2.容易引发寒战,牵引伤口疼痛。在手术中,患者体内被大量冲洗液冲洗,而且受到室温刺激、处于应激状态,体温调节功能就容易紊乱,中心体温会降低,于是发生寒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耗氧增加等变化,大量生成二氧化碳,降低心肌收缩力,阻滞心脏传导。对老年人来说,这些变化会增加心血管的发病几率。而且,寒战会牵引患者的伤口,引起疼痛,让患者更加不适。

3.导致患者缺氧,心肌容易缺血。术中体温低时,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降低,通气量跟不上血流量,患者就容易缺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提高约2倍。而且,体温的降低与血液中钾含量的降低成正比,进而引起患者心率失常,甚至心力衰竭,上述所说的寒战也会损害心血管,到了麻醉恢复期间,低体温的患者身体逐渐运作起来,增加产热、耗氧,易发生急速心跳、高血压、局部心肌缺血等不良影响。

4.血小板数减少,影响凝血功能。低体温不利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会减少血小板数量,降低血小板功能,直接影响凝血酶、凝血因子活性,导致血细胞集聚,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也就是抗凝系统)激活,患者机体就会产生凝血障碍。低体温和凝血障碍是“死亡三角”中的两角(另一角是酸中毒),因此十分危险。

5.代谢机能改变,易发药物中毒。手术的顺利进行需要全身代谢率的降低,否则就不利于患者保持平稳的生命体征。低体温虽然可以降低代谢率,但某些刺激会升高局部代谢率。低体温下,患者会改变各个器官的血供比例,降低药物代谢能力;因此,药物一旦把控不好剂量、浓度,就容易表现出毒性。

6.增大ICU率,延长康复预后。手术中体温低的患者,术后进入ICU的概率也会增加,其术后住院治疗的时间更长,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康复、预后,甚至死亡率也更高。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1.术前疏导评估,术中实时监测。患者情绪的波动会导致体温降低。因此,术前应了解患者的身心感受,介绍手术流程,回答患者的问题,使患者身心处于良好状态。不同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几率不同,因此,术前应进行充分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适宜手术、需要哪些准备。术中应该实时监测患者中心体温,以便及时处理,调整麻醉药量和呼吸机。

2.调节温度湿度,给予保暖护理。术前30分钟应调节手术室温度至21~ 25℃,湿度至40%~60%。温度如果过高,则会让医生感到身体不适,且会滋生细菌,导致伤口感染;温度过低则不利于患者维持体温。为患者保暖一般采用热水袋、变温毯、棉被棉垫,但压力气体加温盖被的操作更便捷,保暖效果也好。术中冲洗液、输液可在温箱加温至36~38℃,避免患者肢体发凉。

新闻推荐

4月20日开诊

家庭与生活报讯(记者宁蕖)为提升金牛区、成华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医疗救治综合服务能力,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部院区经过积...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