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疫后发展路线图 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建设成都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

成都日报 2020-04-02 01:51 大字

成都西博城又将迎来新的大型展会

成都会展产业今年年度目标

■力争全市举办重大会展活动920个

■展会总面积超过1280万平方米

■会展业总收入1450亿元

■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项目达到13个

■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标准国际会议达到15个

■本土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会展龙头企业达到8家

■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总数达到12家

■形成一批年收入超5000万元的会展企业梯队

疫情之下,各大展会或取消、或延期,作为新兴服务业的会展业遭受冲击。数据显示,春节以来,成都市取消或延期的展会和节庆活动达百余个。3月31日,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在世纪城会议中心举行,4月1日,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在西博城召开,两大会展场馆的“开门”为会展产业加快“回血”注入了强动能。

会展业如何实现突围?企业如何发展?昨日会议以产业生态圈建设为主线,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性的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绘制了“路线图”。

副市长牛清报,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任远参加会议。

打造成都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

8月底前完成战略规划与发展蓝皮书编制

众所周知,企业所处产业生态圈的稳定和产业链的完整,是企业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关键,如今,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压力,政府和企业对塑造比较优势的认识愈发清晰明确。“成都市将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列为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之一,充分说明了会展经济在新兴服务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已快速起势、逐步成型,“我们聚力打造会展产业生态圈的目的,就是要推进生产要素高度集聚、配套功能高质集成、优质资源高效集约,整体提升会展产业发展能级。”

据了解,成都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已初步形成。天府总部商务区突出成都会展“主干”引领;安仁·中国文博产业功能区围绕博物馆核心IP,突出文博核心引擎;天府农博园以农博引领+乡村振兴,聚焦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推动农商文旅体科融合发展;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以融创会议中心酒店群为支撑,加快国际会议和旅游目的地打造;天府奥体公园打造文商旅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名片,谋划建设国际会都岛,依托体育赛事,形成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

5月底前,指导会展产业功能区编制完成战略规划与发展蓝皮书;市博览局将设立专班,在8月底前,完成会展产业生态圈战略规划与发展蓝皮书的编制……推进会上,“成都会展产业生态圈的建设路径”也愈发清晰。

“下一步将统筹推进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加快出台《成都市会展业促进条例》,做好全市会展业‘十四五’专项规划,增强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下各功能区的耦合效应,科学推动五大会展产业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需要大量的头部企业,特别是具有整合全球各种资源的组展策划企业、拥有行业话语权的国际性组织、控制战略资源的投资企业等,通过利益联结、关联配套,形成良好的会展生态体系。“首批成员单位已达50家的成都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联盟,将通过政产学研用融平台,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和生产能力,携手圈内外领军企业、科研团队、行业协会等在全国范围协同配置资源要素,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集聚力。”

明确今年成都会展产业年度目标

力争全年举办重大会展活动920个

3月25日,第10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组委会在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今年全国春糖定于5月21日至23日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规划面积21万平方米,参展参会流程不变,并推出“全国糖酒会云平台”。这个超级实体展览新档期的“官宣”,既表现出城市对于“流量”的迫切需要,也展示出城市主动应对的底气。

“第8号通告一发布,我们第一时间开展工作部署,细化职责分工、明确专班专人,以确保接下来展会活动的安全有序举办,分阶段实施应对举措,积势蓄能,切实加强后疫情期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确保办展环境安全舒适,让参会宾客放心舒心。”天展公司蓝唯董事长表示,“此次生态圈工作会的召开,不仅标志着西博城正式开门迎客,按下满产稳产的‘快进键’,更为疫情后成都市服务业良好开局及复兴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实际上,在此次会议之前,市博览局已经提前谋划、靠前服务,为成都会展经济恢复发展抢占先机。早在3月9日,就印发实施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推动会展经济持续发展行动方案》,多措并举,纾危解困,构建帮扶机制,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落地举办展会和探索创新模式;3月27日又印发了《统筹疫情防控展会活动管理规范》,对展会举办方和场馆方的疫情防控措施提出了明确标准,作出详细规范,筑牢会展业全面恢复的安全底线。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明确了今年成都会展产业的年度目标:力争全市举办重大会展活动920个,展会总面积超过1280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1450亿元;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项目达到13个,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标准国际会议达到15个;本土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会展龙头企业达到8家,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总数达到12家,形成一批年收入超5000万元的会展企业梯队。

创新会展新题材新模式

要加快“会展+新经济”融合发展

“尽管疫情对会展行业打击沉重,但危中有机,疫情之后,必将涌现出新的需求,产生新的会展题材,会展企业可以据此筹划新的展会、打造新的会展品牌。”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疫情的出现正在迫使整个会展行业加快数字化发展、跨界融合,也为会展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长期来看,会展业发展趋势依旧向好。”

成都新东方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丹说,成都多年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致力于打造科技发展智慧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会展前沿城市,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会展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成都在‘会展+科技’的双基因优势下,提出构建以服务会展产业链为核心的会展新经济生态圈的设想,可通过头部企业带动、资源有效聚集、产业协作共进,促进会展价值链、人才链、金融链、技术链等紧密合作,形成产业叠代提升、资源聚集、人才交互的多维生态系统。”

“‘会展+’、会展新经济等关键词频现启示我们,会展行业在引入生态圈理念后,已经不仅仅限于把产业链关联企业打包放入同一个空间载体,而是要形成由关联业态组成的动态结构系统。”在励翔股份董事长李军看来,会展和新经济是分不开的,要在传统“赛道”之外去延伸,这有利于成都会展经济发展以及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为产业链上的企业而言,我们要思考业务生态,今天的会议给出的答案非常明确——我们要拓展思维,重新去思考商业模式,跨界融合到其他领域,去链接去整合去创新。”

据悉,成都已出台的《促进会展产业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在创新赋能驱动产业功能区提质增效方面,加快会展产业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形态”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物联网、VR/AR(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在会展领域广泛应用,提出以创新会展经济发展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为路径,促进会展产业转向“聚合共享,跨界融合”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在开放合作上下功夫

谋划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标志性展会项目

会展国际化是推动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推动产业、知识、资金等要素在国际平台上开展合作,促进城市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重要节点。

“充分发挥贸促博览功能,用好用足全球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对接,抓住落实《中欧会展业合作成都行动计划(2020—2025)》和建设中日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典范城市等契机,鼓励各功能区积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策划国际合作项目,借势借力打造成都会展品牌。”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疫情后第一时间组织成都企业走出去参展参会,积极开展城市营销,努力争取国际化优质产业资源。”

区域合作是不容忽视的强劲市场,而会展国际化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努力抢占区域乃至全球会展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合’字上做文章,进一步融合、整合、聚合资源,构建成渝双城会展经济圈;同时突出成都‘主干’支撑,共谋项目,共树品牌,共享市场,构建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的诸丹这样说道。

接下来市博览局将紧紧围绕成渝会展经济区域合作,建立成渝合作工作机制,加强两地发展思路、重大项目布局、重大政策制定和专项规划对接,精心谋划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展会项目,举办国际性大型展会,打造更多跨区域承载国家战略的实施载体;与德阳、眉山、资阳以及四川其他市州贸促会或商务部门进一步加强联系,通过西博会、农博会、口腔展、欧洽会等重大活动组展办展,利用国际商会、重大展会活动,带动区域内相关企业走出去,拓展实体经济产业链和市场范围,提升会展经济竞争力。

本报记者 孟浩摄影 吕甲

新闻推荐

新经济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成都将向全球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

疫情之下,如何观察一座城市的经济潜力?新经济产品可能是个好的窗口。昨日下午,“场景营城产品赋能,新经济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