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安回家 市属公立医院最后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昨日返蓉

成都日报 2020-04-01 03:55 大字

市属公立医院撤回的最后一批队员回蓉

范玮:“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满满,比如第一次在朋友圈收到来自父亲的点赞。”

彭雪:“在武汉最感动的,是我们这个19人的‘小家庭’,这段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互帮互助的集体生活,将会是我这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和财富。”

赵国兰:“挺想家,但我必须在更需要我的地方坚持。”

蒲中春:“康复患者给我一张写着‘医者仁心,相伴数日,感恩千载’的纸条,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礼物。”

……

昨日下午,成都市属公立医院首支支援湖北医疗队,也是市属公立医院撤回的最后一批队员,市三医院的19名医护人员平安归来。

“抬”出来的病区

“有困难,一起上!”

2月1日,市三医院在接到省卫健委紧急通知后,立即响应,19名医护人员迅速组建起一支医疗队,次日便出发赶赴武汉。

经过前期加强培训,医疗队开始了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的支援任务。按照总体规划,这里是集中收诊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

在支援人员到来之前,医院按照收诊要求进行了改造,医疗队所在的病区,是由原来的胃肠外科改造而来。尽管总体布局已经按照要求进行了调整,但相关设备、物资以及收诊流程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有困难,一起上!”没有呼吸机,就一台台去抬;缺乏消毒机,就一部部去扛;每天的防护物资,就一箱箱去搬……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医疗队队长刘之超说,当时虽然有重重困难,但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年轻队伍并没有被吓倒,“遇到大雪、暴雨天都顾不上躲,还在跑来跑去搬东西,大家就想着能第一时间给患者创造更好的治疗条件。”

先锋带动

党员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医疗队正式入驻的第一天晚上,就收诊了10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而后的几天,患者数量上涨至30余位,这意味着工作量也在数倍增加。于是,医疗队里的7名党员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院感工作到位,是保障队员们安全的第一要素,王静主动挑起了这一重担。从到武汉投入工作开始,她就忙着利用自己擅长的感控知识,和组里其他同事一起建立各种防控流程和制度,细致到从驻地到乘车点来回路上应该如何自我保护。

整个收诊中,高龄病人占了多数,除了新冠肺炎,还伴有诸多基础疾病,病情变化非常迅速,这对救治方法和护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护人员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副队长严方涛是这支医疗队里唯一的医生,他发挥着呼吸与危重症专科的技术所长,与队里其他同事一起,通过对患者进行分层诊治、多学科MDT会诊,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护理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重症和危重症的病死率。

在先锋的带动之下,其他12名队员在“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用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队友相互关爱

更把爱传递给患者

59天的支援,对医疗队员们来说,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挑战,更有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为了实现对每个队员的管理和关怀,医疗队建立起了党员与非党员的帮扶制度。12次支部大会、9次支部扩大会议、18次工作会议,是医疗总体运作的纵向拉伸;每日必问、每日必听、每日必查、每日必清的队内“四必”,是队长和队员之间的横向交流;还有来自成都大本营的点对点关心……19名队员在爱的包围中实现了磨合,成为一支有温度的支援队,不仅队友之间相互关爱,更一起把爱传递给了患者。

18床的陈婆婆是一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使用着呼吸机依旧呼吸困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治疗过程中,擦身体、换尿布等琐事全部由医疗队员们负责,尽管无法开口说话,但每个队员的精心照护她都记在心里。陈婆婆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后来痊愈出院,“我真的没想到还能出去感受阳光,真心感谢照顾我的每一个队员,他们就是我的恩人!”老人动情地说。

50床的罗婆婆曾因为疾病双目失明,这次又因重症新冠肺炎入住隔离病房。前段时间武汉的天气多变,罗婆婆因为没带够衣物冻得瑟瑟发抖。队员们赶紧把自己全新的衣物送到她手中,还把水果留给了她,“这次住院我才懂得什么叫雪中送炭,让我在武汉最冷的时候感受到来自成都的温度,谢谢你们!”她说。

4面锦旗、6封感谢信、30多条感谢信息,以及那些用专业和温度创造出的生命奇迹,都是这支医疗队在武汉战斗59天最好的印证。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摄影 胡大田

新闻推荐

渤海银行成都分行推出“抗疫勇士贷”致敬“最美逆行者”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卫士、后勤保障人员逆风前行,日夜奋战在“战疫”前线,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