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罗星返乡就业记

眉山日报 2020-03-30 06:16 大字

罗星正在为游客点餐。

□本报记者 梁昊 殷勇 文/图

“您好,请问需要喝什么饮料?”3月26日,在中法农业科技园内,服务员罗星正在为前来玩耍的游客进行点餐服务。今年28岁的罗星是眉山天府新区锦江镇武陵村人,以前在成都从事服装销售工作。“虽然以前在成都打工也能挣到钱,但是家里孩子还小,无法兼顾家庭,每天都很想孩子、想家。”

去年罗星回老家时发现,离家不远的地方变了样,原本的荒山坡上建成了中法农业科技园区,成了备受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又听说同村的好多人都去园区上班了,环境好,收入还不错。为了照顾7岁的孩子,去年,罗星回到了老家,在中法农业科技园芙楽小镇景点当了一名服务员,主要负责外场、前厅服务工作。

“回来后工资缩水多吗?”“其实差距不大,还是回来划算。”罗星说,“以前上班实行倒班制,每次上班要站10来个小时,且周末和节假日也都要上班。遇到促销打折季,还会推迟下班,不过每个月能挣5000多元。现在每天工作时间减少了,工作环境也更好了,每个月能收入3600元,公司还帮我们缴纳了‘五险一金’。”罗星说,最重要的是,园区离住所近,骑电瓶车上下班只需20多分钟,带孩子也方便了许多。

回乡工作还不到一年,罗星已经非常习惯这里的环境了。“家乡变化大,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在这里上班很有归属感。”罗星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安置小区能早点修完交房,早日搬进新家。

随着中法农业科技园项目的建成,像罗星一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人还有很多。据介绍,目前中法农业科技园共吸收当地1000余人就业,帮助从业者人均年增收20000余元。

新闻推荐

复苏,是奋斗的激情

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成都项目:实验实训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华西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装修紧锣密鼓预计6月运营详见08版...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