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公共钢琴弹奏出城市爱的温度

四川日报 2020-03-27 06:08 大字

□本报记者 吴晓铃

3月23日,偶然路过省体育馆地铁通道的成都市民李文博,忽然间被一阵铮铮淙淙的琴声吸引。这是苏联民歌《红莓花儿开》的旋律,循声望去,一位戴着口罩的老者在通道一角的钢琴前全情投入地弹奏。他身旁有一块纸牌,上书“这是一台公共钢琴”。

这一幕让李文博颇有些激动:“我没想到成都居然会有‘公共钢琴’这种新鲜事物,而且居然有普通人能弹,突然感觉我们的城市好有爱。”他把这一幕拍成视频发到朋友圈。

其实,这台“公共钢琴”并非近日才出现。自去年8月底钢琴摆放在此处以来,它迎接过练琴的小朋友,拿着可乐偶然路过此处的胖大叔,以及在附近做保洁的阿姨。他们弹奏出或熟练或生涩的音符,共同汇成城市最有温度的乐章。

一台治愈系的钢琴

省体育馆地铁通道,是成都颇富艺术气质的地下通道。大约从2016年起,细心的过往行人发现这里不再有商业广告。路过此处,偶然会看到有年轻人在这里自弹自唱,墙上会不时挂出各种展览。5月20日,这里会出现一面爱的“表白墙”。周末,喜马拉雅、京东阅读联合在此举办“读书日”,让大家感受读书的乐趣。

这处地铁通道紧接成都来福士广场,也是商场的黄金广告位。改变缘自对它的重新定位——打造成都商业综合体有温度、有人文关怀、有情怀的一条通道。当流行音乐、画展、读书分享会纷纷进驻,在这里摆放一架“公共钢琴”的想法在去年萌发了。

成都来福士广场的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公共钢琴”十多年前就曾在国外出现。最有名的是2008年英国艺术家卢克·杰拉姆认为人们在生活中和陌生人交流极少,他决定将艺术与沟通结合,将色彩艳丽的钢琴摆放在公共场所,以此促进陌生人之间的沟通。那一年,他把15架钢琴带到英国伯明翰的各地持续巡演。此后,上千架钢琴被安装在全球的数十个城市。“我们摆放一架公共钢琴,是为了让为生活奔波的人们,有一处能让自己放缓节奏的方寸之地。上下班路上的片刻停留,或许就能传递美好,用音乐与路人共享温暖与快乐的情绪。”

他们花几千块钱买了一台二手英昌钢琴,在一旁的海报上写下“愿您留下动人的乐曲,共同传递音乐的力量”“也请爱护它,我们需要与音乐长久相伴”的文字。

钢琴很快吸引了过往行人中的音乐爱好者。在附近上班的李柯经常都要路过通道,她看到过买菜归来的老人、拖着行李箱的女孩、稚气未脱的孩子都曾坐在那里,伴随着《彩云追月》《卡农》等优美旋律,让这位新手妈妈“感觉很治愈”。

弹出平凡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几个月来,这架有些老旧的钢琴不断发掘着来自普通人的感动,成就着平凡人的梦想。

今年65岁的徐桂仙,在省体育馆地铁站做保洁。她年轻时喜欢音乐,曾经自学过横笛、脚踏风琴。当这台“公共钢琴”摆在那里以后,徐桂仙有一天专门起了个大早,在上班之前,小心翼翼地坐在琴凳上开始弹奏。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年轻时的“钢琴梦”仿佛实现了。

有时候,徐桂仙会穿着来不及脱的保洁服去弹琴,花白的头发、粗糙的双手和一身保洁打扮,迅速引起过往行人的关注,成为网络上小有名气的“钢琴奶奶”。她不介意人们拍下她并不熟练的指法,“当我沉浸在音乐中,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好像就不存在了”。

成都中科院光电所88岁的张大爷,也喜欢在附近散步后,坐在这里弹上几曲。“杜甫一千多年前就写成都‘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你看现在这么多人来弹奏钢琴,说明成都艺术底蕴深厚,成都人懂得用音乐慰藉生活。”

去年10月,这架钢琴还见证了成都人澎湃的爱国热情。那几天,有人在它上面插了一面小红旗,来这里弹琴的很多人都选择了《我和我的祖国》,深情的旋律持续回荡,让不少行人泪湿眼眶……

工作人员表示,钢琴会定期检修长期摆放。它期待着人们停下脚步,用音乐分享心情,把愉悦和诗意传递给每一个路过的人。

新闻推荐

成都专班蹲点帮企业解难题 有了大后方 挺过去就是胜利

3月23日,捷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发一个企业不恢复正常运行,联络员不返回机关一个行业不恢复正...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