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图说◆ 邮箱

德阳晚报 2020-03-23 10:11 大字

□文/图杨轻抒

在手机普及之前,不,在电话机还在手摇之前,写信是通信交流的最重要的方式。中年以上的人,对于写信都有一种情结,一张好纸,一支钢笔,一盏油灯,在幽幽的氛围里,趴在桌上写封信,那种场景像油画,那种感觉有诗意。

即使没有那种感觉,写信都是一种慢生活,灵魂跟得上脚步,不至于过于匆忙词不达意甚至打胡乱说。

现代人用钢笔写信。古代人写信,那是书法展示,有人说书法家写得最好的就是日常的随意的信函。只是古人要收到一封信,是很难的事情,所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信需要邮寄,一般情况下,寄信要去邮局。乡镇邮局一般在外墙上挂个绿色的方形的邮箱,邮箱有一条缝,刚好可以把信塞进去。然后到了某个时间,比如上午10点,下午5点,工作人员打开邮箱,把信整理分类出来,让那些信鸟儿一样飞向四面八方。

城里相对方便一些,街头有邮筒,写好了,封好了,贴上邮票,往邮筒里一扔,放心走开,消失在大街人流之中,边走边想象收信人收到信时的欣喜感觉。

收到信感觉欣喜,要么是在谈恋爱,要么是收到编辑的回信。前者,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后者,写作者体验比较深。

后来,电话普及了,手机普及了,QQ微信普及了,纸的信就被淘汰了。虽然街头还有邮筒,但是那邮筒一个月开几次不清楚,至少我遇到过一封挂号信从成都到德阳走了大半个月的事情。

这也不是不可以理解,毕竟写信的人少了。所以,这也就基本断绝了城里人写信的欲念,断绝了写信、收信时的那种诗意感和美好感。

我记得东山北巷口曾经有个邮筒,现在没有了;现在邮电大楼还立着一个崭新的邮筒,但是,我觉得展示、象征的意义大于实用性吧?

有些东西只能留给记忆,只能拿来怀念。

杨轻抒,男,作家。在文学界码汉字,在文化界搭台子,在生活中拍照片,在家里面守孩子。文字比本人好看,照片比模特儿好看,就像鸡蛋比母鸡好看。

新闻推荐

暖心一幕 00后外卖小哥电瓶车护送老人过马路

外卖小哥谭强3月21日,成都00后外卖小哥用电瓶车护送老人过马路的视频在网上火了。22日,红星新闻记者辗转联系到饿了么...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