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建设“健康中国” 投入重心应在何处?

中国科学报 2020-03-12 14:44 大字

2019年12月从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使得全国(特别是地处疫情中心的湖北省)公共医疗卫生体系被迫进入极限战时状态。

经此一役,暴露出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方面的决策应对迟缓问题,以及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有千万数量级人口、印象中科教文卫并无短板的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却只有36所,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面前捉襟见肘,而私立医院又指望不上。

最终,通过举全国之力,在此次抗疫之战中,我国公共医疗卫生系统还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未来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必然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大力投入“健康中国”关键行业

建设“健康中国”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决定,国家于2016年10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等。

这次应对新中国史无前例的全国范围疫情,让全社会都认识到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重要性。而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也是这些年来医患矛盾加剧的根源。

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和健康行业作为支撑“健康中国”的关键行业,一是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必须坚持公益化发展方向。全面加强多层次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事业发展,必须持续大力投入进行重大传染病、恶性病、慢性病、老年病等的科研攻关并提高治疗水平,必须加强现代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打破西方公司的垄断,大大降低诊疗成本负担。特别是要转变发展理念,加强全民医疗卫生大健康行业的发展。

努力提供与需求相均衡的医疗资源

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步伐,长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保障需求,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不仅严重不足而且分布严重不均衡。可见,我国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也是最需要实施供给侧改革和重点“补短板”的社会事业发展领域。努力发展医疗资源达到需求与供给相对均衡的水平,这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此次疫情过后,刚性的医疗健康需求将会向多层次发展,医疗卫生健康行业潜在的发展机会和市场高回报潜力会进一步释放,促进各级政府和各方资本加大相关投入。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在健康领域的费用支出占GDP的17.1%(其中政府占81.8%,私人支出占18.2%),我国在健康领域的费用支出占GDP的5%(其中政府占58%,私人占42%)。政府应该引导公共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和医疗健康行业稳健良性发展。

多方向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

第一,关注先进诊断技术、检测试剂和疫苗等的研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病毒检测试剂等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一环。未来应针对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毒,战略部署、未雨绸缪,以长期的战略投入支持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开展储备性的检测试剂、疫苗等的研发,支持针对冠状病毒的治疗药物的持续研发,提升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医疗应对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并做好战略储备。其他各种恶性疾病的早期先进检测和诊断技术、疫苗等,也需要大力开展研究。

第二,关注先进医疗防护技术装备及高端医疗设备创新研发。此次疫情防控再次反映出我国医疗防护技术装备、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短板非常突出,创新空间很大。应大力支持各种类型和用途的防护技术与装备、耐用性技术和装备、各类应急医学救援移动医疗平台的研发、设计与生产。这些技术与装备在关键时刻可快速组装成为大型医院。

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如这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设备ECMO等),有知识产权的高端仪器基本上是由大型外资跨国垄断公司主导,国产高端医疗仪器设备占有率极低。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大支持,逐步扭转高端医疗设施设备受制于人的局面。要按照应对风险的响应等级保证对相应数量人口的重要医疗设施、防护物资的储备供应。

第三,促进老药新用与加速药物研发。有研究表明,一种新药从开发到推向市场所需研发资金平均为20亿~30亿美元,周期一般在10年以上。此次疫情中,从已有药物中挖掘、发现老药的新用途,成为快速战胜新冠肺炎的治疗捷径。老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比较明确,安全性可控;在时间不等人的紧急关头,老药新用可极大节约研发时间和成本,并实现药物快速临床应用。

第四,加强我国原创药物的创新研发。这场疫情暴露出我国原创药物研发严重滞后的问题。2003年“非典”过后,我国有关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没有持续下去。没有生物医药的长期基础研究和战略储备性研究,在应对类似冠状病毒疫情的关键时刻,显得十分尴尬。

我国大量生物医药研发科研机构,脱离保障全国人口健康的实际战略需求,在药物研发上乏善可陈。我国原创药物研发不能永远纸上谈兵,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对原创药物研发重视不够和发展的短板问题。

第五,加强生命健康科技领域长期稳定的基础研究。人口与生命健康科技领域,应是人类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科技领域,因为这是人类发展的终极追求。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必须大力投入、稳定支持人口与生命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有资料表明,全球研发投入的25%以上投入到了生命健康科学领域,而美国则将50%左右的研发经费投入到生命健康领域,这也保证了美国的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科学创新处于世界最前沿。在麻省理工学院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具价值、改变未来的重大科技突破中,生物科技的突破经常占30%以上。

我国缺乏相关准确统计数据,仅以政府科研投入统计,2016年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投入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不到30%(约为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应更加重视人口健康与生命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投入,并鼓励企业投资于新药开发和医药产业化领域,在决策上更具战略眼光。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

(原标题为《 建设“健康中国” 投入重心应在何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这封信唱给你听 一位湖北籍女孩从成都寄往武汉的特殊家书

沙画MV截图“我守护城市的光,你守护生命的火,请相信总有星空重逢的那一刻……妈妈,我想你了。”日前,一首唯美的沙画MV在国网...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