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书里打望成都 读《古书中的成都》

华西都市报 2020-03-01 03:00 大字

——读《古书中的成都》 □朱晓剑

近年来,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总是让不同的读者着迷,这不仅可寻古探幽,亦可观察到一地文化的兴衰。哪怕一条寻常街巷或一块旧碑刻,都似乎孕育出独特的地理文化来。相对于林林总总的传说,历史文献的记载给人更为靠谱的感觉。而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林赶秋在《古书中的成都》里对成都文化的挖掘、整理,即可看到一代年轻学者对地方文化的深情,由此也可看到成都文化的流变,可谓是别开生面的历史人文解读。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一家媒体将“锦里”称为代表成都的“古街”,可作者哪里知道这条街的历史不过十多年。在成都的历史上固然有“锦里”,但与今天游客所游逛的锦里实则并非一个地方。这样的笑话,恐怕是阅读相关内容太少的缘故吧。

成都以休闲的安逸生活著称,故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并不太多(与战乱也多少有关系)。好在还有一些历史记录,让我们看到了成都的过往。林赶秋从不同的历史时期选取图书,以此来详细考察并关照成都文化的变迁,比如说先秦时期的古蜀王与巴蜀图语之间的微妙关系,今天恐怕只能想象了。成都有史以来留下各类文献数量众多,如《华阳国志》《成都记》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成都的历史,但发现城市、文化的变化也是需作者采取独特的视角才能洞察这其中的奥妙。

林赶秋在这里所选用的“古书”,其历史下限为明清。他以独辟蹊径的方式观察成都,让我们看到了成都的“另类”生活,如杜甫的成都岁月、陆游与青城山道士、范成大与成都等等,都有着让人好奇的一面。唐宋人物在成都活跃的还不只这几位,如李德裕、高骈、赵抃等作为城市的领导者,不仅促进城市建设,在人文发展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应有值得记录的一笔。

至于明清时代的成都记录,数量就更多了,在我所看到的《丁治堂纪行四种》就有对晚清时的成都生活多有着墨,原来那时候的成都生活并不比今天落伍。至于像《益部谈资》《听雨楼随笔》《蜀游闻见录》《蜀海丛谈》《芙蓉话旧录》等作品都有对成都生活的仔细书写。读这样的旧籍,让我感兴趣的是成都人生活的演变,也是耐人寻味的话题,比如说川菜在明清时依然是属于古早味,今天所看到的食材当时尚未引进来,这也就注定了成都人的饮食消费是传统型的,加之“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带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也逐渐使其变得多元和繁荣起来。

相对于这些笔记或文献记录,留下来的与成都相关的诗词或竹枝词里记录的成都生活,数量也有不少,比如散落在南宋时编的《成都文类》里的内容,若与这些文献对照阅读,也是有意义,比如对唐宋园林的记录,也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林赶秋将这些历史文献与现实生活对照阅读,也就让我们看到了更为立体的成都,犹如一帧帧老照片,诉说着历史沧桑。在这些古书里留下来的影像,虽是惊鸿一瞥,却已是弥足珍贵。当我漫步在成都的君平街或琴台路,不免穿越历史时空去想象着其旧时样貌,以及来往这里的人物与故事,这其中的微妙恐怕只有踏足这“历史现场”,才能洞察一二吧。

如果说,城市文化的普及可采用多种方式的话,像林赶秋这样还原历史常识,且以此来打望城市变迁,尤其是值得肯定的。当我们对生活的地方不够了解时,阅读这样的“常识”,无疑是对人文精神的补充和继承。从这个角度看,《古书中的成都》善莫大焉。

《古书中的成都》

作者:林赶秋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新闻推荐

高新区建筑项目复工率100%

本报讯(记者吴怡霏)“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现有的501个在建项目全部复工,累计返岗1.6万人。”昨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目前,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