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临头显精神

绵阳日报 2020-02-23 07:11 大字

□吴俊凯(成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这段时间,自武汉而全国,发生了许多可歌可赞的感人事件。民族情感有了炽热、澎湃的整体流露,民族正气有了朴厚、朴忠的整体升华,民族精神有了高昂、奋进的整体抒写。这是特殊年代的又一次黄河大合唱,金沙水拍,长江搏浪,民族热血沸腾。一种源于民族和家国文化和文明的传统精神,再次得以深沉爆发。

面对汹汹疫情,中华民族选择的不是悲哀、不是嚎啕,更不是沉默,须臾的冷静之后,立刻选择了应对,选择了抗击。许多人写下湿漉漉的誓言、决心、心志。不是个人行为,不是单例举措,不是独立事件,可以说,这是面对疫情之后,民族精神的再次自觉。

从华夏民族的进程来看,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不管内部矛盾如何复杂,不管个人经历如何尴尬,当面对山河破碎的时候,当面对民族罹难的时刻,一份始于民族的情怀,一种始于家国的情感,就以义务的名义,理直气壮地走到了前台,并且以集体主义、家国主义的传统,自觉献身于危急事件的自始至终。有的奔走呼号,有的沙场从戎,有的青春烈火,有的生命血染。可以说,这不仅仅是集体主义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家国主义的问题,应该是民族伦理价值的始终取向。

这种民族伦理价值诞生的民族情怀绵远而卓绝,是中华民族面对危机、危难的制胜法宝。

在民族伦理取向之下,便有了“民为邦本”的崇高认识。疫情是全民族的大事,关系着个体生命的存亡,关系着民族心理的固有与迁移,也关系着对时代的认同与追问。如果选择的不是重视,而是忽视,其民族心理结构的变异,或许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异化。这成了当下严肃的话题。而“民为邦本”的古老结论,使得这一顾虑显得多余。既然民为邦之本,民没了,则邦将焉存?所以,这种文化特质,决定了全国范围内的一次预警一级响应瞬间拉响。可以说,这次对疫情的抗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刀的再次出鞘。而且,出手相当快捷,精准点穴。责任落地,问责跟进,八方携手,众志成城。相似的疫情,如若在其他国家出现,相比之下,也许会显得无比难堪。因为,他们的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思想,或许几乎难见踪影。

有幸生于中华,有幸活在当下,有幸见证民族情感热的热烈流淌。可以断言,待战胜疫情之后,再静思,再细想,在民族文化的当代增补中,自上而下的伟大精神,一定是民族史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新闻推荐

银保监会依法结束 对安邦集团的接管

中国银保监会22日发布公告称,根据保险法第147条规定,从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拆分新设的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