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魔都超现实的夜:将宁静坚守到疫情结束

澎湃新闻 2020-02-12 20:42 大字

上海各企业于2月10日正式迎来复工日。随着返程人员的陆续增多,一边是依然严峻的疫情,一边是城市稳定运行的需求,守护一座2400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成为每一个来沪、在沪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及未来疫情散去后的荣光。“所有人要对所有人负责”,澎湃新闻记者连续几天走进魔都静悄悄的夜,复工后如同复工前一样,几乎有着完全相似的静谧。这一刻的夜上海,虽然现代文明被暂时凝固,却不会停止向前的脚步。

2020年2月9日,晚

2020年2月9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上海商城的城市超市春节期间一直在营业,门店内多为外卖员在帮顾客代购商品。

2020年2月9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头空无一人。只剩街灯和某品牌店的橱窗还亮着。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2020年2月9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头,遛狗的人。
2020年2月9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头,有商家早早地关门,拉起了遮挡。

2020年2月9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头,有商家早早地关了门。

2020年2月9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小区门前贴满了疫情防控的通知。

2020年2月9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几乎不见人影,只有街灯孤单闪亮。2020年2月9日晚8时许,南京西路泰兴路口,一位拖着行李箱匆匆出站的路人。

2020年2月9日,南京西路泰兴路口,原本拥挤热闹的南京西路地铁口,晚8时空无一人。2020年2月9日晚8时,南京西路石门二路地铁站,推着行李箱走出车站的路人,站在路边等车。2020年2月9日晚8时许,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飞驰而过的公交车几乎没有乘客。

2020年2月9日,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在公交站闲坐着的人。

2020年2月9日,南京西路成都北路。

2020年2月9日,南京西路上唯一营业的餐厅麦当劳,还有几个客人。

2020年2月9日,南京东路口,没有人潮进出的第一百货大楼。

2020年2月11日,晚

2020年2月11日,上海外滩,路边的两把椅子。2020年2月11日,驶过路口的公交车依旧空荡。2020年2月11日,上海中山东一路。

2020年2月11日,外滩。一位路人撑伞的影子投在海关大楼的大理石上。

2020年2月11日,上海外滩。观景平台上一位执勤者。

2020年2月11日,晚10时,外滩沿岸建筑物上的灯准时熄灭,观景平台上,只有一位执勤的保安和清洁车。

2020年月11日,晚9时许,外滩观景平台。

2020年月11日,外滩观景平台。

2020年月11日,外滩观景平台。

2020年月11日,外滩观景平台。

记者手记:

上海的夜晚依旧璀璨,保持着节日时的亮度。

但此刻上海的夜晚也很陌生。

华灯下的南京路剥离了惯常的人流、车流,空荡荡的街道有些“超现实”。

“如果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闷”住病毒,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离战胜疫情的节点就更近一步!”上海医疗救治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

在刚刚过去的日子里,在这场阻击战中,坚守上海的市民已经做得很好,不论是白衣战士还是社区卫士,不论是守卫道口的警察还是保障供应的企业,不论是公务员还是志愿者,不论是送快递的小哥还是田地里的农民,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闷”在家里的每一个上海人,都为这座城市疫情下的稳定运行作出了卓越贡献。

有教养,懂规矩、守纪律,这是上海人一贯的素养,这座城市当下的时刻,身处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会坚守“上海堡垒 ”到疫情结束的最后一刻。

此时去拍东方明珠,拍外滩。

前者是上海的灯塔,后者是上海的客厅,

构成了上海夜晚最重要的景致。

望向外滩,闪亮的东方明珠,让人心定。(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线上教学小学不得讲新课

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将延期开学线上教学小学不得讲新课本报讯(记者范芮菱)距成都市中小学原计划的开学时间还有近一周。...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