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向党和人民伸手” 邓小平表弟淡文全的回忆

广安日报 2020-01-21 03:45 大字

□冯昌勇

2003年,淡文全同子女一道办起了“农家乐”和“农家客栈”。

淡文全说:“我父亲淡以兴是小平的亲舅舅,而且小时候同小平是玩伴。小平后来力所能及地给了他生活关照,还两次请他去北京玩过。由于这层关系,许多人怀疑我从小平表兄那里得了什么其他好处。”“其实小平对我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除了父亲在世时,小平表兄对他生活适当关照外,我们从小平那里得到的最重要的财富是‘永远不要向党和人民伸手’‘做一名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这些话。”

淡文全说:“我们一家几代人都是自力更生的农民。小平在世时,虽然当的‘官’很大,但他光明磊落,一生为党和人民着想,为全国人民操劳,作为他的亲戚,我们哪还能去给他添麻烦?平常,我也是像小平要求我们那样教育子女。”

淡文全说,小平表兄与父亲的感情是深厚的,不夹杂任何世俗和客套,两人彼此无私,相互支助。父亲只比小平大2岁,两人虽说是两辈人,可在一起更像志趣相投的伙伴。父亲大一些,处处护着小平;而小平机智胆大,有了事也总是共同承担。小平考留法预备学校时,淡家拿出家中的现大洋,又卖掉了许多田产,帮小平凑入校和留法的费用。后来小平二弟邓垦受救国思想影响,毅然出走参加革命,父亲又卖掉田产对邓垦表兄进行资助。

“这些小平一直是记在心里的。”淡文全说,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小平到北京工作后,就陆续给父亲寄回钱物来,5元、10元、15元不等,每次还要附一封信回来,“要求父亲做一名普通农民,有困难就给他写信,不找党和政府、不向党和人民开口。”父亲每次也必定回信,就是在“文革”期间都没有断过。

“最让父亲难忘的是1969年前后小平的那次汇款。那时父亲从小平子女信中得知小平‘被打倒了’,很担心小平的安危,便写了封信去,没想到一个月后,小平寄了40元钱来。后来,父亲才知道,小平那时正在江西参加劳动。”

淡文全说,1977年前后,家里非常困难,但时常有惊喜,那就是陆续收到从北京寄来的衣物,有时也会收到一些汇款,署名卓琳。大家知道是小平寄的,非常高兴。

淡文全说,1978年8月末,父亲又收到小平表兄寄来的生活补贴费,但未收到信,父亲取钱后想等收到来信后再给表兄写回信,不料9月中旬就收到了小平和卓琳的来信:“幺舅舅,八月份生活补助费10元已于八月七八号寄出,忘了给你写信告诉你了,不知你收到没有。现在又寄去九月份生活补助费10元望收……”

几十年间,邓小平和卓琳一直没有忘记故乡和亲人,都按时给淡文全的父亲寄生活补贴和写信,直到1989年淡文全的父亲去世。

“父亲给我讲得最多的是他在成都见小平时,小平对我们家的告诫。”淡文全说,1986年2月,父亲和母亲到成都见到了小平。回来的时候,老人家心情格外好,他说:“我在成都见到小平了!我拉着小平的手高兴地说‘你可好?’小平亲热地说:‘好好!幺舅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一直关心你的卓琳。’小平一家人和我们说了许多话,回忆了往事。最后,小平、卓琳关切地说:‘要教育好孩子,不要好逸恶劳,要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哟!’”

淡文全最后说:“其实,说我没从小平那里得到好处是不对的。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全中国人民走上了致富道路,我和我的乡邻也与全国人民一道开始走上富裕之路。”

(据新华社2004年8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成都获评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在线学英语、网络订餐、扫码支付……现如今,信息消费已渗透到居民衣食住行服务全过程中。记者昨日从市经信局获悉,国家工信...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