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大部头”书吧 ■杜 浩
近日,看到《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去读大部头吧,勇敢点》,颇有感触。读微博段子,刷朋友圈,听网络小说,公众号鸡汤盛行,“快读”“速读”“速成”的流行……这是我们今天多数人的阅读形态,那么,还会有谁去阅读“大部头”的书?
这位作者介绍说,在中国拥有海量读者的《江城》和《寻路中国》作者,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她们今年9岁,进了成都的公立小学读书,和同学们一起背诵中文课文。这两个女孩现在看的书,是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这本大部头她们已经看到80%,翻得有点破旧了。这本英文版的《战争与和平》是正常的成人版,而不是重新改写的儿童读物。中国孩子也有不少读文学名著的,但是如今童书产业发达,很多名著都有绘本或者精编版,所以才有一个孩子一年“看”几百本书的新闻……
“想想吧,一个9岁的孩子,每天放学后拿出厚厚的《战争与和平》,看个几十页,是多么让人感动的场景。”于是,这位作者想到了自己目前的读书生活,“那个读《战争与和平》的小女孩很打动我,因为她让我再次确信,读书不仅是愉快的行为,也是非常艰苦的事情。尤其是读大部头,一定意味着克服自己的惰性,打破自己的认知框架,然后再重建自我。”
这位作者说,他自己经常去挑战那些大部头,“2019年挑战的迈克尔·曼的《社会权力的来源》就有好几卷,最终挑战失败,没有读完。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获得‘身体上的年轻’,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去挑战大部头,来获得‘思想上的年轻’。和跑马拉松一样,读大部头是绝对的艰苦旅程,也是很多人都完不成的任务”。
如今,网络已对我们的阅读行为产生很大影响。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式的传统阅读。新媒体使过去“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了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出现了阅读精神和文化的失重感。比如,笔者翻开巨著《战争与和平》,看了三四段,感觉难以下咽,瞅一眼文字就想跑。用网络浏览代替了阅读思考,让自己付出了代价,我们似乎在丧失深度阅读的能力。
说到底,读书是一种人类高级智慧的探求,需要付出千辛万苦,尤其像阅读《战争与和平》这样“大部头”的世界文学名著,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应像采掘工一样,用自己的辛苦、聪明与知识的丁字镐去采掘。探求的金子是作者的思想,书中的文句是寻金所必须捣碎和冶炼的矿石,而且这一套工具得利而再利,精而再精,一番冶炼也得辛苦耐心之至,这样才有可能挣得一粒黄金……这样的阅读品质,阅读的探索意志,付出的精神、智慧乃至毅力,是我们阅读“大部头”时,所需要的一种阅读状态。
不能否认,在阅读生活中,我们既有那种轻松易读的书籍,又有艰深繁难的书籍。内容艰深繁难的有“分量”的书读起来,不仅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对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考验。阅读这样“大部头”的书,追求的是阅读中那种灵魂的探求、心灵的思索、精神的训练、理性的培养、沉思的愉悦、思辨的乐趣和思想的收获。
读“大部头”的书,读有一定的精神高度的书,可以使我们成为深刻的人。而从社会角度来说,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国家、民族,总得有一些人丢下那些比较浅层次上的书去阅读较为深奥的书。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阅读阶层的存在,才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
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获得“身体上的年轻”。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去挑战大部头,来获得“思想上的年轻”。和跑马拉松一样,读大部头是绝对的艰苦旅程,也是很多人都完不成的任务。
征稿启事
《西安日报》“阅读与思考”专栏,以书籍为媒介,以思考为宗旨,致力于打造有质量的读书分享与交流平台,长期面向广大读者征集书评稿件。您可以用书评的方式推荐文学、社科、政经、管哲、童书、学术著作等,发表您对某部经典之作的阅读感悟,或者推荐某部著作的优秀序言等。字数1500字左右。
主持人:刘海宏
电话:(029)88216530
邮箱:yueduyusikao@163.com
地址:西安市南二环太白立交东南角西安日报社理论评论部
新闻推荐
1月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管委会获悉,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空港新城企业总部项目一期基本建成。企业总部是...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