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是否还能“当打”
华语乐坛是否还能“当打”
2020年《歌手》终于公布首发阵容,与曾经万众瞩目的盛况相比,这次激起的水花着实有点儿惨淡。
七年来,《歌手》几次易名,今年变成了《歌手·当打之年》。按照节目组给出的解释,“当打之年”指的是那些“面对乐坛扛鼎之位当仁不让”“既有超高音乐实力,又具备领衔乐坛的勇气与冲劲的青年力量”。但看到正式的首发名单后,许多观众不免觉得无趣。毛不易、周深、徐佳莹、萧敬腾、袁娅维、MISIA、华晨宇七位歌手中,徐佳莹、萧敬腾、袁娅维、华晨宇都曾经参加过《歌手》的比赛,毛不易也两次帮唱,只有周深和来自日本的MISIA算得上新面孔。“炒冷饭”“乐坛无人”“办不下去就别办了”等质疑,竟然成了这档昔日王牌节目最大的讨论点。
与此同时,最近几天,一段名为“2000年歌曲大赏”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刚刚出道的周杰伦发行了第一张专辑《Jay》,面孔青涩的他戴着鸭舌帽,口齿不清地唱着《星晴》和《龙卷风》;王力宏改编了《龙的传人》,舞曲节奏、爵士和弦以及当时还很少见的RAP让人耳目一新;金海心当红,《别那么骄傲》火遍大江南北;这一年,还有刘德华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梁静茹的《勇气》、陈奕迅的《K歌之王》、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萧亚轩的《一个人的精彩》……大家不由得感叹,整整二十年了,这些歌手和歌曲依然“霸占”着自己的播放列表。
华语流行乐坛日益没落,近几年来,类似的感慨和担忧无处不在。歌迷的“唱衰”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至少在过去的10年中,再没有过像当年周杰伦一般“横空出世”的新人,邓紫棋、李荣浩、华晨宇、毛不易等歌手固然是新生代歌手中的佼佼者,但平心而论,他们的影响力始终无法企及前辈,经典歌曲出现的频率,同样大不如前。
原因究竟何在?三言两语,实在难以说清这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但曾经版权意识的淡薄,一定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2004年前后,我国的数字音乐开始产业化发展,各大门户网站和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入。那几年里,谁没有拿着MP3去网上下载免费音乐或是付几元钱开通一段彩铃呢?运营商们赚得盆满钵满,歌手、制作人和唱片公司却很少能得到应有的收益。
在实体唱片年代,唱片公司和音乐人本来就饱受盗版困扰,在数字音乐的巨大冲击下,生存愈发艰难,自然没有精力进行创作。久而久之,耐听的好歌越来越少。
网络时代,歌迷的“分众”被不断催化,推出真正具有国民度的歌曲比以往更难。如今,借助大数据和各种算法,用户的喜好可以被精准地“猜中”,通过一首正在播放的歌曲,更多相似的作品可以被推荐到用户面前,其他类型的音乐则被逐渐“屏蔽”。民谣、摇滚、嘻哈、古风,音乐的划分变得越来越精细,受众的“黏度”不断增强。我们常常以“出圈”作为一首歌成功的标准,其实,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好的作品并不见得没有,只是缺少一个能够被更多人注意的契机,就像赵雷在小众的民谣圈成名已久,可直到2017年,他才凭借一曲《成都》真正打开知名度;去年热播的综艺《乐队的夏天》发现了那些优秀却鲜为人知的摇滚乐队。归根结底,在成功到来之前,扎实的创作仍然是最重要的。
此外,娱乐方式的空前增多,也减少了我们留给音乐的时间,网络又带来了爆炸性增长的音乐资源。用有限的精力在庞大的曲库中寻找到几首钟情的作品,的确比曾经听着磁带和唱片、一首首仔细品味的旧时光要困难许多。“抖音神曲”等网络歌曲,恰好利用了这样的心理。这些歌曲走红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常以背景音乐出现。为了增强记忆点,它们大多歌词浅显直白,旋律顺耳,“魔性”洗脑。有人认为,“抖音神曲”让华语乐坛雪上加霜。去年,周杰伦在演唱会上被观众点唱《学猫叫》,就让许多网友大为恼火。对待类似的快餐式歌曲,倒不必太认真,比如2004年那首风靡一时的《老鼠爱大米》,现在已经很少被人们提起,同年的《江南》《七里香》却依旧是公认的经典。《老鼠爱大米》这样的歌曲当然是时代记忆的一部分,但终究耐不住回味。听众和时间,最终会证明一切。
高倩
新闻推荐
四川省四市三部门试点“一网通办”6693项政务服务实现一体化办理市民正在政务服务大厅体验“一网通办”带来的便捷。本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