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位 成渝唱响“双城记” 发展战略提档升级,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华西都市报 2020-01-07 02:37 大字

发展战略提档升级,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9年,成都新开至赫尔辛基、德里、罗马、布达佩斯等国际定期直飞客运航线,国际(地区)航线增至126条。

蓉欧快铁成为往返运行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2020年伊始,一个重大决策再次拉近了成渝两地的距离。

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中央首次对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给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法,并且提出了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新要求。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的发展战略不断提档升级。目前,成渝两地在哪些方面已经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在新的定位下,成渝地区如何勇担使命,唱好“双城记”?

强强联手擘画成渝产业发展蓝图

一直以来,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都被寄予厚望。

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是成渝经济区概念正式确立;2016年5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赋予成渝两地更高的发展定位;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无疑是对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释放的重要信号。”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盛毅表示。

想要唱好“双城记”,友好交流下的携手合作同样必不可少。2018年6月,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学习考察,期间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2019年7月,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学习考察,签署了两个重要文件以及16个专项合作协议。

而成渝两地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早已拉开序幕。

2017年9月,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核心聚集区在成都高新区启用。作为11个国家级区域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将重点构建“1+4+N”的西南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其中位于成都的核心聚集区是“1”,重庆分中心则归属于“4”,各分中心将围绕各地产业特色和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

2019年8月,为深化川渝合作,成都天府软件园与重庆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业务合作、人才培育、平台共享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实现产业补链成群、资源相互配套的目标。据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将定期举办产业发展论坛、项目对接会、沙龙等活动,为各自园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实现项目合作和业务落地,赋能经济产业发展。

强强联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将发挥出1+1>2的产业集群效果。

开放合作两地共建内陆开放高地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有着共同的目标。从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到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意味着成渝两地将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使命更重。成渝地区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12月,重庆海关和成都海关在渝正式签署共同推动成渝经济区开放发展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合作由“点对点”进入“全面合作”的新阶段。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决定建立全方位紧密的合作机制。具体而言,双方确立了共同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完善口岸开放功能;共同支持外贸优势产业发展;共同强化疫情疫病联防联控及监管合作;共同加强国门安全风险防控;共同防范打击跨关区走私在内的不法活动等21项合作条款。

在合作协议中,“共同促进中欧班列永续发展”这一条也涵盖在内,同为“内陆腹地”,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中欧班列对两座城市都具有特殊意义,在开行数量上,成渝两座城市一直名列前茅。

有专家表示,中欧班列的发展与产业聚集密不可分。地方进出口需求催生了中欧班列,中欧班列的发展又促进了城市产业聚集,随着中欧班列“朋友圈”的逐渐扩大,对城市的外贸发展作用在不断凸显。

截至2019年12底,成都国际铁路港已有境外直达站点26个,覆盖国内沿海、沿边城市15个。其中中欧班列(成都)已累计开行超4600列,累计带动进出口货值超200亿美元。据最新报道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初,中欧(重庆)班列开行超过了4500列,以重庆为起点,沿线已有超过30个分拨点。

不仅如此,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规划重庆、成都至北部湾形成三条主要通道。其中,重庆将依托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成都则发挥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未来,伴随着成南达万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拉近成渝两地距离,促使两座城市在共建陆海新通道中发挥重要作用。

航空枢纽成渝将拥有4个4F机场

近5年来,双流机场以平均每年近9条的速度新开国际航线,2019年,成都新开至赫尔辛基、德里、罗马、布达佩斯等国际定期直飞客运航线,国际(地区)航线增至126条。而重庆的国际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95条,其中包含“一带一路”航线64条。

与此同时,成渝正全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2018年,双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成为我国内地继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之后第四个迈上5000万台阶的机场。在航班频次、国际客货运吞吐量等指标上,双流机场也紧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在中西部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一边,重庆也铆足干劲。2019年上半年,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198.1万人次,增速8.4%,在全球50大机场中增速位列第2。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建成投用后,重庆的航空市场潜力将更加巨大。预计到2020年,重庆机场游客吞吐量将超过5000万人次。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成渝航空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放眼全国,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城市群均拥有3个及以上4F机场。虽然目前成渝只拥有双流和江北两大4F机场,随着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入运营,重庆第二机场前期选址工作启动,未来该区域将拥有4个4F机场,这对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能级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预计到2035年,成都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6亿人次。而根据《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到2035年,重庆主城区都市圈机场体系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达城市100个以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面通达。届时,成渝两地的总航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2.8亿人次,将带动川渝地区及西南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杨金祝

新闻推荐

我市老公安参加市公安局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

2019年12月30日,成都市公安局邀请离退休干部代表、民警代表、功模代表、警风警纪监督员代表等参加成都市公安局成立70周年...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