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关键词告诉你 473家首店 为何落户成都?

成都商报 2020-01-04 02:37 大字

2020年刚开篇,成都的首店记录再次被刷新——根据1月3日成都零售商协会与中商数据联合发布的《成都市2019首入品牌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落户成都的首店数量达473家,增速约为136.5%,仅次于上海、北京,继续领跑新一线城市。

作为区域利用的特有资源优势,不同业态的首店汇聚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那么,新增的首店品牌里有哪些业态,都分布在哪里;和其他城市比较,成都的差距和机遇又在哪儿?

1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世邦魏理仕成都商业部主管江南,透过报告寻找到2019年成都首店经济的三个关键词,把脉2020年首店发展新趋势。

餐饮、零售类占比降低

与以往相比,在全年落户成都的首店类型中,餐饮、零售类的比例降低较明显。

与之相反的是,生活配套与休闲娱乐增加较多,新兴生活方式与休闲娱乐进驻明显。江南对这种变化给予了极高评价,在他看来,这也意味着成都消费市场升级并未局限于一两个业态,而是在逐步打开。

比如,世邦魏理仕近期为成都引入了又一家首店——首次入驻西南市场的化妆品集成店話梅HARMAY。江南认为,“話梅”现象正在改变成都集成店的格局,过去,人们对成都集成店的印象大多集中在潮流领域,而在化妆品领域,入驻品牌主要是妍丽、丝芙兰等。但既有高端化妆品供给,同时也自带首店效应的集成店始终不多。

因此,对成都而言,話梅HARMAY的落户,既是化妆品销售店,也是吸纳人流的网红店铺,最后才是组成首店矩阵的首进品牌。

核心区域虹吸效应强

除了增速快,《报告》还透露了成都首店发展的另一面——集中度高。

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首店品牌主要集中于城市核心区域,锦江区、高新区及成华区。具体而言,锦江区占比最高,占了全城的三成;紧随其后的是高新区和成华区,分别为16.07%、10.57%。不难看出,成都的首店经济在锦江区形成了虹吸效应。

对此,江南解读称,这一虹吸效应与目前成都首店的类型和区域消费能级和定位息息相关。

比如,Manner咖啡在成都的首店选在了成都IFS,主要考虑附近聚集的写字楼所形成的购买力,因此很快,又在高端写字楼聚集的仁恒置地开了第二家店。

然而,江南并不赞同其他区域难有竞争机会的观点。“尽管一些首店在首次进入城市时,会着重考虑平台的成熟度,但不同的业态有不同的需求,尤其对次级商圈,甚至近郊商圈而言,其应该要同核心区域错位竞争,根据自身优势,吸引不同类型的首店。”

报告显示,2019年成都各区首店业态品类相差较大,各有侧重,但各区均有零售首店入驻。可以发现,锦江区侧重零售与餐饮首店,成华区生活类与休闲娱乐首店较多,武侯区与金牛区较为均衡,成都首店经济的错位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全新品牌占比过半

梳理进驻成都的首店,还可以发现另一个现象:入驻品牌中,全新品牌占比67.90%。

“越多的新品牌落户,意味着成都市场越成熟。”江南说,过去,消费者买东西并不会过多关注品牌本身,但现在大家对品牌有更清晰的概念,所以有了消费的细分。

“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品牌副线的出现。”江南表示,而这类品牌副线的首个落地,则离不开长期的市场调研和消费需求研究。

因此,全新品牌的占比,也是城市消费升级的一种体现。而对城市来说,这也是好的现象,有了品牌主动设立副牌分割出商品供给的宽度,不仅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城市购物中心也将有机会塑造更有标志性的特征,从而降低同质化的风险,让城市商业更好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邹悦

新闻推荐

成德眉资四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启动

2019年12月20日,成德眉资四市公共交通“一卡通”正式启动,四地公共交通正式实现“一卡通刷,优惠互享”。四地市民持天府通成...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