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于艺术海洋

四川政协报 2019-12-10 22:00 大字

■本报记者 唐召怡

“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工笔、写意样样精通。他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12月6日下午,成都画院翰林厅座无虚席,讲者绘声绘色,听者全神贯注。

作为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今年重点推出的“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活动的最后一期,听众们跟随美术评论家林木的精彩讲述,饱览了张大千的那些杰作珍品,重温了他充满传奇和争议的人生,进一步认识了这位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罕见的诗书画全方位发展的美术天才。

在林木教授的眼中,大千先生的学养之厚、才情之丰、游历之广、习古之全、题材之多、技艺之精、风格之变、气象之大,为中国古今画史所罕见。他借助视频资料向现场听众展示张大千的名作,从《仿石涛山水册》《临西魏夜叉图》到晚年的《阿里山晓望》,并从张大千在中国内地度过的前半生,讲到其后半生辗转于南美、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印度、日本及中国台湾的复杂经历。

四川是张大千的故乡,钟灵毓秀的山水风光滋养了他的心灵和画笔。然而自从70年前离开中国内地,他再未曾踏上故土。晚年的他写下令人伤感的怀乡诗句:“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垂老可无归国计,梦中满意说乡关!”

两个小时的讲座,纵然说不尽大千先生的传奇,却为听众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这位画坛奇才的窗户。

近期在成都举办的公益文化讲座涉及美术、音乐、文学等方方面面,让不少市民大呼过瘾。如12月7日,成都市文化馆举办一场亦讲亦演的音乐会——“盛世箜篌”,带领听众走近箜篌的前世今“声”。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箜篌是诗词里的常客,其造型如同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始于秦汉,盛于唐,在14世纪失传,又在20世纪80年代被重新发掘。

古代箜篌有几种形制?后来为何绝响于世?现代箜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四川箜篌传承人、风华国乐艺术教育品牌创始人赵雪,不仅为听众讲述了关于箜篌的历史故事、乐器特点,还现场演奏了《楼兰追梦》《醉客扶泥》《鹿蜀》等箜篌曲目,充满优雅飘逸、古典浪漫之感。

当天下午,在四川美术馆,自由艺术家、《艺术史:1940年至今天》主译陈颍主讲了一场题为《艺术点亮生活》的分享交流会。出身高分子物理专业的陈颍,曾赴美留学并从事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多年,如今她跨界发展,专攻艺术,不仅翻译艺术史书籍,还坚持创作,作品主题多来自日常生活以及对文化艺术的思考。她向听众们分享了自己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再用笔去描绘的过程,“给时光留下痕迹,让回忆饱含温暖”。

新闻推荐

成都天府新区合江第十四届冬草莓节开幕

本报讯(星月记者彭江)12月7日,2019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合江第十四届冬草莓节开幕式,在天府新区合江街道南天...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