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演员蔡师傅的疼痛喜剧

华西都市报 2019-12-09 03:00 大字

蔡师傅在某外卖平台的活动中。

演出中的蔡师傅。

蔡师傅在一次脱口秀演出后与观众合影。

蔡师傅与李诞同台演出。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二的脱口秀开放麦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蔡师傅,来自广西北海。所有人一听到我来自广西就会问,你是不是做传销的?我说我是做脱口秀的,一个人拿着话筒在台上讲,下面观众很兴奋地听,跟着台上一起嗨。听到这里,对方一般会说:‘这不还是传销吗?’”

讲到这里,台下就会爆发笑声,蔡师傅也会略微停顿,等观众笑完再讲下一个段子。这是蔡师傅常用的开场白,百试不爽。“现场有第一次来听脱口秀的朋友吗?你们的期待可以放低一点,因为可能真的不好笑。”话音刚落,又是此起彼伏的笑声。

名牌大学肄业生、创业破产老兵、外卖骑手……蔡师傅35年的人生中,这些身份就像老式电影放映机中不断切换的镜头,代表了他一段又一段戏剧性经历。但特别在于,脱口秀演员这个身份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或痛苦、或心酸的过往调制成逗人发笑的“梗”。

1

北海的爱情 来成都了结

每周二的开放麦,是蔡师傅的固定项目,他会来现场当串场主持人,顺便练习新写的段子。因为场地在大学旁的一家青年旅社,所以当天的观众中来了不少学生情侣。“我的情感经历也很丰富,刚刚还有记者来采访我,前女友的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还没讲完。”蔡师傅一边讲,顺便调侃起了台下的一对情侣,问男生:“你有几个前女友啊?”看着男生支支吾吾的样子,现场观众再次哈哈大笑。单口喜剧的核心——“冒犯性”,多数体现在这些时候。

不过,蔡师傅说的倒是真话。就在开场前的两小时,他刚刚接受了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的专访。采访中,蔡师傅说起了当初来到成都的原因,“我是被一姑娘骗来的。”

10年前,蔡师傅与成都姑娘相逢在家乡北海。海边的城市总是能滋生爱情,两人的恋爱就像是言情小说里规定的套路剧情,发生得合理又自然。而在成都另一位脱口秀演员以蔡师傅为原型写的一篇非虚构文章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这段恋情。“那是蔡师傅人生最放浪形骸的三个月,他整个人活在一种被荷尔蒙腌制的状态之中。”

接下来就是剧终——分手。女孩回到成都,蔡师傅追来。本来应该是凭着一腔孤勇追爱到成都的浪漫故事,但再次见面的两人只字未提和好,就好像发生在北海的事只是一场过往。

这一来,就是10年。爱情让蔡师傅来了成都,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蔡师傅是个天生爱折腾的人。

大学期间他从名牌大学休学,过起了间隔年,却再未返回学校;之后因为冲动来到成都,告别熟悉安定的家乡生活;又在成都创业,数次碰壁后还欠下数目不小的债务;后来开始脱口秀,名气渐涨。

蔡师傅的创业经历中,曾有过数次“差点”成功的案例。譬如在6年前,蔡师傅就开始做家具电商,曾有北京的创投公司找过来让他建立团队;当年底,蔡师傅又创业做萌宠社群,拍摄原创萌宠短视频。放在当下来看,这些都是大热的“风口”。“如果当时坚持下去了,现在就不是‘蔡师傅’而是‘蔡总’了。”

典型的理想主义,执行力稍弱的文艺者,蔡师傅曾归纳过自己创业失败的原因。“我好像是差点运气。”但创业失败的唯一好处,大概是可以为他提供无数的“段子”来源。人生经历太丰富,以至于随便拿出来一段都是素材库。

于是,脱口秀成为了他的“发泄口”,是他倾泻表达欲望的少数出路之一。

2

蔡师傅“姿态高” 演出结束直接退群

蔡师傅初次接触脱口秀是在2000年初,地点也很特别,是在一家不知名的网吧中。

国人对于单口喜剧的初印象大多来源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或者之后让李诞、池子走红的《吐槽大会》。但早在1990年,香港演员黄子华就从西方将这种表演艺术引入华人社会,并取名“栋笃笑”,因为当时中文并没有“stand-up comedy”的任何译名。

有趣的是,“栋笃笑”在20多年后成就了另一位脱口秀演员。要不是蔡师傅在无意中翻看到黄子华的视频,也许不会有他后来与脱口秀的渊源。时至今日,黄子华依旧是蔡师傅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员。

2014年,身陷创业压力的蔡师傅开始迷上脱口秀,并将其作为释放压力的方式。

当然,彼时蔡师傅也是位颇具表达欲望的文艺青年。生活中诸多的不如意,感情生活的起伏,以及事业的停顿,急需一扇窗口去释放。2016年,蔡师傅找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脱口秀爱好者,每个人准备了几分钟的内容,选了个咖啡厅完成了自己的“脱口首秀”。“我记得当时来了20多名观众,都是表演者找的朋友——我找的最多,起码请了10多位朋友来撑场子。”

没有梗,不好笑,只是表达观点,这是蔡师傅对三年前自己表现的评价。当时蔡师傅的脱口秀艺名还叫“Jc”,是Joe Cai的缩写,来源于他的英文名和中文姓。在没有样板、没有教材、没有场地,甚至没有演员的2016年,成都脱口秀市场起步一度十分艰难。

但比成都脱口秀市场更让蔡师傅泄气的是,不管是来自广西的地域黑梗,还是与前女友的俗套剧情,这些“入门级”的段子,都没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反响。本地的脱口秀演员罗丹曾在一篇文章评价到蔡师傅“姿态高”,甚至在冷清的演出结束后直接退出了演员群,“不知道是在气自己,还是气观众。”

3

当了外卖骑手 段子变得好笑起来

成年人总要为生计奔波,脱口秀不仅不挣钱,有时演出的来回路费都要倒贴,所以蔡师傅的脱口秀生涯曾一度暂停。但搁不下对脱口秀的喜爱,又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现在过载俱乐部的主理人。“从2017年秋天开始,我一边组织演出,一边自己也上台练。”蔡师傅说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因为他再不上场,真的就没有演员了。

蔡师傅的转变似乎是从2018年开始的。在那一年,他开始认可自己脱口秀演员的身份,正式将艺名改为“蔡师傅”,段子也变得愈发好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开始“炸场”。在同行的脱口秀演员看来,蔡师傅“段子”变得好笑的标志性事件是,他开始讲述自己外卖骑手的经历。

蔡师傅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从脱口秀演员到外卖骑手的“传奇”经历。因为这两种身份反差太大,因此不少的媒体找到蔡师傅,将其作为噱头和新闻点。“我不喜欢这样。”蔡师傅颇有些无奈。

今年8月,蔡师傅以开场嘉宾的身份亮相了一场脱口秀商演。值得一提的是,那场演出的神秘嘉宾是李诞。蔡师傅在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时提到了这段经历,对方反问:那你第二天还要去送外卖吗?蔡师傅回了句当然,之后出现了类似“前一天与李诞同台,第二天还要送外卖”的标题。其实,无论是脱口秀还是文章,观众总喜欢这样的反差。

蔡师傅开始送外卖是在2017年底,创业留下的资金亏空,以及脱口秀前景的黯淡无光,都是要面对的现实。送外卖辛苦,但总归收益不错,蔡师傅很快月入过万,还获得了“钻石骑士”称号。而其中的奇葩经历,正好成为脱口秀的素材。

“有一次送餐路上,接到顾客电话,对方是个女生,说:‘我看地图上,你怎么离我越来越远啊?’声音还有点委屈。我一下慌了,我前女友分手也是这样说的,你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蔡师傅讲到这里时也会微微停顿——因为他知道观众会笑。

4

最满意的演出 说了15分钟观众都在

在脱口秀开放麦的现场,新人演员“垮掉”是常有的事儿。哪怕是成熟的脱口秀演员,在现场练习新写段子时也会“遇冷”,观众反应平平。

因为俱乐部与场地方合作的原因,蔡师傅每周会固定去几个开放麦现场担当串场主持人或者指导老师。开放麦里多是新人演员,所以“不好笑”常有发生,但在表演结束后的“复盘”环节,蔡师傅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新人文稿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可能有些来这儿说开放麦的人挺不爽我的吧,觉得我谁啊,那么不客气。”

蔡师傅对单口喜剧的偏执不单单体现在这一方面,他会因为同台的演员讲了从网上抄的段子,而直接退出演员群。甚至与知名脱口秀演员同台时,看不惯本地演员尊称对方为“老师”,这也是蔡师傅取此名的原因——他不喜欢别人叫他老师。

在成都的脱口秀市场,做脱口秀挣钱难于登天。但就在10月26日—27日,蔡师傅所在的过载脱口秀俱乐部举办了“接励城市喜剧节”,不仅邀请到了呼兰、石老板、梁海源、ROCK等数十位知名卡司,更是前后让2000多名观众走进了线下脱口秀。这是成都首次以“拼盘”接力的形式举办喜剧节,购买单日票的观众当天在场地内可以随意选择想听的表演。这种有点像“音乐节”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都少见。“我们筹备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亏本的准备,我们就是想尝试这一新鲜的形式。开始以为总体下来会亏个10万元左右,没想到最后竟然还回了本。”

饶是再“理想主义”的人,现实生活里也有一地鸡毛。今年5月,蔡师傅的好友,同为脱口秀演员的罗丹以蔡师傅的真实经历完成了一篇非虚构作品,并在第二届非虚构写作大赛中入围前五。文章中极具戏剧性地描写了蔡师傅从北海来到成都的10年中,创业、破产、成为脱口秀演员和外卖骑手的经历。因为这篇文章,蔡师傅意外收获了不少关注。凤凰卫视一档纪实类节目甚至不远千里寻来成都,为拍摄蔡师傅的故事。

“梁海源曾对我说过:‘你的经历比脱口秀作品更火。’不管是观众还是媒体,都喜欢外卖骑手和脱口秀演员这两种身份的反差。”有些时候,蔡师傅并不那么享受作为脱口秀演员的状态,自问对脱口秀的热爱并没有到痴迷的程度。但在2017年经历了人生破产的谷底后,又只有脱口秀还成为他愿意去做的事情。“可以说,脱口秀救了我一命。”

说起今年让他满意的演出,蔡师傅没说自己在上海的那段经历,也没说自己给某些知名脱口秀演员做开场嘉宾的“光辉”。他倒是说起了在酒吧给一支乐队做转场嘉宾的故事:“那是一个四面台,到处都有观众。当时夏天会场里面很热,乐队下台换服装去了,我上台大概说了15分钟。本来以为观众都会走光,没想到他们都留了下来,听我说完了段子。”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新闻推荐

秋天的一段光阴

王建(龙泉驿区)秋阳的聚光灯摇曳并旋转在仰望的高度上七色光如飞瀑有什么样的色泽就有什么样的节律与之呼应,这秋天的圆舞曲...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