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偶像

绵阳日报 2019-12-08 07:31 大字

□杨华(成都)

时隔一日,当我回忆在书上签下的那句话时,竟然头脑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一个字来。

我怎么能忘得如此干净呢?心中无比懊恼。那本书,是送给我青年时期的偶像的,他曾经指引我,人生还需要为心灵寻找归宿。

那天,我满怀虔诚,颤抖着笔写下对偶像的崇拜之语,竟然一转眼就完全消失了痕迹。就像一切不曾发生。

潜意识将如此的忘记,当作是对偶像的极大不敬。失落至极。无论如何,这一日,必将深深烙印在,渐行渐远的记忆里。

我怎么也无法想象,事隔十八年,竟然能有机会,当面向偶像,敬呈一本,我和儿子的亲子文学读物。

那一刻,我会以为,与梦想重逢,不会两手空空,便是人生努力的全部意义。

遇见偶像时,正值青春年少,时光慢好。

那时,我走入教育行当不久,还算新人。每周稀稀疏疏的八节课,已算工作量最大的人。主要功夫,都花在了细碎繁杂的德育管理上。在一个自成体系的环境里,教育,不在事业的主战场,头顶的天,自是有限。

大把的青春,除却呼朋引伴,还需要寻找地方耗损。当时能想到的,是结合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开始写教育论文,投稿全国各种征文。不想一投即中,愈加激发了兴趣,乐此不疲,一年竟然能产出十几篇论文。最巅峰时,仅是一等奖的论文一年就有五篇。由此还获得过参加国际教育论坛的入门券。

正因为这难能可贵的机会,让我,终于能跳出自己的蛙井之底,见到另一番天地。也渴望,到更开放的平台去发展。偶像,便是在这人生的转角处遇见。

已忘记当年去应聘面试的细节。只记得,通过初试后,偶像亲自把关。第一次见到偶像,短暂的交流,相谈甚欢。岗位,是偶像针对我的个性特色,当面商量着定制。

至今都难以忘怀,偶像那温煦的笑颜。第一次体会,生而为人,你的努力、能力与才智,竟然可以让你,活得如此有尊严和价值。

被馅饼砸中的幸运。当时只知,满腔豪气,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很多年以后,我才终于明白,如此的笑脸,是一种何等的境界与修炼。

我从小生长于山间。天天看见的,是深山老林,与植树护林的父辈一群,基本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的林业工人。单位几十号人累加的最大梦想,就是考大学。

承载这样的见识总和,我从懵懂的少年,走向青涩的青年。盘旋的山间小路上,在风中奔跑,颇费周章。终是沐浴着集体梦想之光的照耀,踉踉跄跄,达到人生的最高理想。

当上大学,被作为一种终极目标,而非路径与过程时,上完大学之后,人生又该何去何从,从没人告诉过我。那些天天与山为伍,终生未走出大山的父辈们,无法再为我指点山外的世界。

偶像的从天而降,无疑于一束天外来光,将我局促狭隘的世界照亮。

如果说,缺知少识的父辈们,用他们吃苦耐劳的言传身教,让我知晓,幸福是奋斗来的,那么,偶像的出现,以他的智慧之光、人格修养,让我明了,人活着不仅要让肉体幸福安康,也需要给灵魂寻找归处,妥善安放。

满怀新生的喜悦与新奇,迎来暑假。按照协议,等新学期,就正式去偶像的学校,也是当时本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学校上班,开启另一段,充满无限希翼的梦想之旅。

漫漫长路,总是充满变数。期间,学校出现不可控力的突发变故,偶像匆匆离开。开学,与新的掌门人对接,发现志不同道不合,我主动放弃这次本以为能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心生无奈。第二年,我被系统内的单位看中,改了行。就此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后来得知,偶像在我改行后不久,又回到原岗。为我的改行唏嘘不已。

“学校,要为孩子的终身教育负责!”18年后,我与偶像的偶然重逢,听他以能点燃世界的激情,发表如此演讲时,我的眼眶湿润,心跳如鼓。

离开教育系统很多年之后,我才真正体会,教育最重要的职能,是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之火,唤醒沉睡的自我。

偶像的出现,无疑弥补了我混沌的人生所欠缺的最重要的一课。

新闻推荐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要登记住房和身份证

12月6日,四川省统计局联合成都市统计局在成都举行“12.8”《统计法》颁布36周年暨第七次人口普查集中宣传活动。记者...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