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10年代! 站在10年代的尽头 该如何踏上20年代的路口?

成都商报 2019-12-08 01:30 大字

再过20多天,2019年就将画上句号,与之一同送别的是2010年代,我们还有20多天时间告别这个十年。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身处时间河流中的我们,虽感知到时间的流走,但若不回望,也难以察觉走得居然如此之远,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2010年,我第一次在成都坐上地铁,纯粹为坐地铁而坐地铁,因为当时就这么一条;2010年,我把翻盖手机换成了一个屏幕有3.2寸的智能机,发现手机还可以做好多事。这一年,张悟本的“绿豆治百病”理论风靡一时,几年后他却因脑梗入院;这一年,汪小菲和大S结婚是娱乐大事件,如今两人已儿女成双。

时间很快,这十年,有的人从少年步入青年,感受生活独立的喜悦,也承受独立生存的压力;有的人从青年走到中年,尝过人生百味之后,却还是难以做到不惑;也有的人开始告别忙碌的工作,计划退休时光。浪奔、浪流,属于时代。是喜、是愁,属于时代中的我们。简单记录过去的十年后,我们将奔向又一个十年。

60'

我想过没有年龄感的生活, 想得最多的是怎样实现我的梦想

□阿风,男,生于1963年

抚今追昔这样的事情是年轻人干的,60后的人好久都没有干这样的事了。我20多岁的时候,有一个40多岁的同事告诉我,人到了35岁以后就觉得日子过得非常快。我问为什么?他说35岁之前你在往上爬坡,因为你走得慢,两边的景物也慢慢地移动,你会觉得时间很长;当你35岁了以后,这坡也爬得差不多了,你好像坐上了一个滑梯往下滑,周围的景物风驰电掣,你还没来得及看,就已经被甩在脑后,看不见了。

其实,年龄上的某一个整数,或者年代上的某一个整年,倒也不一定是抚今追昔的当口,尤其像我们这样步入退休倒计时年代的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对我来讲,我生命中的当口有三个:一个是上大学的前和后,一个是结婚的前和后,还有一个就是孩子上大学的前和后,也许还有一个没有经历的当口,就是退休的前和后。

每一个当口,前后生活的差别特别大,像一个钉子把你钉在了几个完全不同背景的墙上。

我经常说,我想过一种没有年龄感的生活,但是却不能说我要过一种没有人生当口的生活。

没有多少天,就要进入“2”字头的时代了,而对我来说,进入“2”字头时代后不到几年,我就要进入我的另外一个人生当口,就是退休。

我一边拼命地工作,一边拼命地设想,我退休以后怎么生活?好多人设想的退休生活,首先是带孙子,其次是周游世界。这挺好的,前者是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后者是扩展了自己生命的半径。

奇怪的是,我倒没想那么多,我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样实现我的梦想。这个梦想其实和年龄没有关系,他只是一个喜好和梦想而已,比如说我喜欢无人机拍摄出来的航拍画面,也许我就要去疯狂地学习怎么样操控无人机拍摄。也许我会跟着年轻人一起来到荒野,来到山脊,把无人机放飞到天空中,拍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空中画面,然后盘腿坐在地上,在手机上慢慢地剪辑这些画面,再配上很潮的音乐,把它发到网上。其实我也不需要多少人看,我只是把它发出去就满足了。

一个朋友说过这样的话,对我很有影响——他说现在人的寿命都普遍增长了,对人生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应该和以往有一个不同的规划。我是一个不爱做人生规划的人,也许我这样不按年龄规则出牌,性之所至做事情的人,才是最会把控时间的人。

70'

曾经我们都是“梦想家”, 当梦走了,我希望家更好地在我身后

□李遇周,女,生于1973年

星期一早上,睁开眼,拿起手机,就看到网上都在说“本月是21世纪10年代最后一个月”,就像混沌的脑子被炸进来一道光,突然就有了李宗盛歌词里那种时不我予的哀愁——是的,我们还未成熟,怎么就已经老了?再过几年我就要五十岁了!想想都要倒抽几口凉气,我一直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呢。

可能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父母是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墙。父母在,永远都会觉得自己还小。记得前几年约朋友们一起回老家过年,为了打动犹豫不决的他们,我说:“走嘛,到我姐那儿住,一个大人都没得,好耍得很。”朋友大笑,说:“你都四十几了,还觉得自己是小娃儿啊?”我才意识到,我真的一直都觉得自己还小。因为觉得自己小,所以也从没觉得父母已老,依然很任性地很少跟父母打电话,难得打一次,也恶声恶气,觉得“这么简单的事,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么小的事情,你还问我主意?”“哎呀你咋个又生病了嘛,冬天应该多穿点你不晓得吗?”在我心目中,父母还是那个无所不能、就算遇到“不能”的事情也会不吱一声硬扛的青壮年,从来没想到他们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记忆中的父亲还是三十多岁,一张清瘦的脸一张爱说的嘴,笑起来会呵呵呵地双肩一起起伏的率性男子,而母亲就一直是那个不善做家务却经常咬牙背起一大背篼玉米棒子的憨实女子。所以今年夏天,当我难得地和他们共处了两个晚上,发现我爸居然事事都要问我意见,我才惊觉,我那从来像钢筋一样立在家里的父亲,真的老了。而母亲,更是事事看我脸色,我稍有不悦便讷讷地搓着手。那一刻我才发现,我以前对他们太不好了。

所以,如果以“21世纪10年代最后一个月”为新的起点,我希望明年,能带父母去旅一次游,他们跟着我,我带着钱,陪他们好好地转一转,远近不论,只要是他们想去的地方,哪怕是去走访他们想见的老朋友都好。

其实,活到我这个岁数,事业什么的我已经不太追求(当然之前也压根没追求过)。我现在越来越相信,人活一辈子,无论你之前处在什么位置,最后能真正让你感受到幸福的,还是家庭的和睦。是的,我经常嫌弃我的老公,“我又不靠他养活,我自己挣的钱养活我自己包括娃儿都绰绰有余,我不晓得要起他做啥子!还要给他洗衣做饭,还要忍受他震天的鼾声和脸脚不洗爬上床的臭味,我是吃多了还是脑壳短路了?”对,这是我们中年女人最经常说的话。但那天早上,我突然想到,虽然他确实不爱收拾,枕头睡个三五天就油光可鉴,但家里水管破了,也是人家挽起袖子在干呀;当我在厨房里惊叫“快快快,蟑螂,蟑螂”时,也是人家一个箭步冲过来的呀;还有女儿每天的接送都是人家包干了的呀。虽然他经常搞忘我的生日,更不要说什么纪念日,但人家都说了,“你想买啥子就买噻,反正我们家支付宝和淘宝帐号都绑的我的银行卡”,虽然很不浪漫,但足够实诚;还有,我天天对人家甩脸色,有时候说出去的话就跟冰棍一样又冷又硬,但人家也没跟我毛起呀……算了算了,好歹也是自己当初千挑万选出来的人,能有好差呢。

对孩子,也要耐心一点。人说人的一生要经历三个阶段:承认父母普通,承认自己普通,承认孩子普通。前两个“普通”我老早就承认了,所以我才会这么心平气和地过我这平平淡淡的人生。现在,我也必须得承认我的孩子也很普通,我可以督促她努力一点,但也一定要有“努力后结果仍然不好看”的思想准备。我要拾回小时候看她的眼神,她笑就是月牙弯弯,她哭就是浅草带露,多欣赏,少嫌弃。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得尽快培养一两个爱好,这既是对十几年后退休生活做准备,也是实现以上三个愿望的先决条件——只有真正拥有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才不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别人身上,才会友善地看待周遭的一切,包括最容易让你烦的家人。所以,画画和手工,我可以学起来了。

曾经我们每个人都是“梦想家”,当“梦”走了,就只剩“想家”了。我希望当我想家的时候,家还在。

80'

心平气和,继续奔跑 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

□天竺葵,女,生于1981年

2019年走到了末尾,下一个10年就是“20”年代了,想起那句陈词老调:“人的一生能有几个10年?”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的“信号”,来自公元纪年。记得是上小学,有一次看电视,忽然意识到:咦,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末尾了!

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的“开窍”都在一瞬间,反正我是的,感觉就是生活和思考带来的积累,在某个时刻忽然冒出头来跟我说话。

迈入30岁的时候,我还在为自己20出头那几年浪费时间谈恋爱、没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而懊悔,但过了两年,有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忽然就想通了:过去浪费的年华再美好,也就五六年,未来就算不再年轻,总还有几十年要过,把将来的日子过好,别再浪费,比什么都强。

那部很丧的动画片《马男波杰克》里也说:“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顾来路,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坚持向前奔跑,这是最难的部分,但是每天要比昨天容易一点点。”

最后一句我并不认同。在这10年里,我经历了个人职业生涯“高光时刻”的尾声,随后转了岗位,继而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在的行业慢慢走下坡路,这期间花了两三年时间去寻找出路,没有找到,那就让自己接受现状吧。

今年国庆,带着孩子和两边的老人去元通古镇玩,回来的路上天已经黑了。车子开过一条乡间小道时,我公公和我父亲在后座聊天,公公再次回忆起了他1978年被提干之前去北京培训的日子,说他们住的地方离中南海不远,还碰见过中央领导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等等。

其实,这些光辉过往他之前也提过N次,包括(上世纪)80年代初就坐飞机去尼泊尔出差等。但那天傍晚,当我开着车走过夜色笼罩的乡间小路时,忽然意识到:那短短数年,应该就是老人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了。我这几年和朋友们常常提到的有趣而忙碌的工作经历,到处出差的日子,不也就那几年吗?

原来都一样的,最好的时光就那么几年,只是身处其中时,从不会想到会有尽头。不过一旦看清楚了这一点,也就心平气和了。

说到心平气和,其实这才是这些年自己最好的改变。因为父母自结婚起就没断过争吵,从小到大,我也无形间被家里随时喷发的怒火给烧透了,默认生气就要大喊大叫,吵架就得歇斯底里。其实另一方面,我打心眼里厌恶这种激烈的吵嚷。

终于,顿悟的时刻在我自己的孩子两岁那年来到。没有特别的诱因,就是一瞬间发自心底地想说:从今往后,对家里人,我再也不发火,再也不抱怨了。自那之后这三年来,我也基本做到了。

家里但凡有一个冷静的人,那边一个巴掌再热,也没办法拍得太响。意想不到的效果真的产生了:爸妈还是会吵架,但再也不会吵到过去那样天翻地覆,并且吵完闹完之后,该睡午觉睡午觉,该做晚饭做晚饭。

他们还是会在我面前指责对方,我就心平气和给他们指出各自的问题。在我自己的小家,为鸡毛蒜皮所起的无谓争执也少了很多。

好像是今年4月的一天,我妈照例唠叨我——自从我过了36岁本命年大关以来,她的口头禅就变成“你都快40的人了”,那天她又说:“你都快40岁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这时,正在一旁玩的小朋友愤然抬头对外婆说:“妈妈不是40岁,妈妈20岁!外婆你80岁,130岁!500岁!”然后转身对我说:“妈妈我永远支持你。”

那一刻,我又想笑,又有些热泪盈眶。

90'

曾经的爱情和经历都是为了告诉我, “万事皆有天定,人生切不要回头”

□林晓枫,女,生于1993年

今天是2019年12月里平淡无奇的一天,驾轻就熟的工作,不咸不淡的爱情,隔着网线的友情和亲情。

还有26天,我们就要告别21世纪的“10年代”,第一批90后,就到了而立之年。虽然我本人还小着几岁,但仍然对这个“三”字打头的年龄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社会动荡,没有经历过由穷到富的生活转折,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比之前的人们都更沉默,这种沉默不是面对困境的妥协,而是一种划分好领地就不再care领地之外的事情的自我。

前几个月,我有过短暂的追星经历,就是挺没所谓地去疯狂迷恋一个也许除了颜值之外并没有太多优点可言的爱豆。我的好友看到那段时间我无时无刻不在刷微博疯狂向周围人安利这个爱豆的状态,给我发了一条微信,“其实你只是在尝试一段不喜欢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试试,反正你会走回来的”。

大概是旁观者清,在追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注销了用来追星的各个账号,退出了繁杂的粉丝群,世界又恢复了安静。

回顾那段时间,其实我也是没入戏的,即使在别人觉得我很疯狂的时刻,我也清楚自己对这个明星的认知。比起本身感性的人自然地陷入,我更像是强迫自己去扮演一个盲目热爱的角色,只是为了弥补之前说过的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狂热喜欢过一件事物的遗憾。这是一段经历,但是是一段并不算好的经历。

还蛮喜欢最近投稿给“德卡”的一段话:“大人也没什么特别的啊,和小朋友不一样的可能就是同样的呼吸中,夹杂了很多不回头吧。”

因为长大,知道很多事情再不做会成为遗憾,所以无论好坏都想去试试。但是也因为长大,所以更清楚很多遗憾也只能是遗憾了,所以无论好坏都要学会放手。

未来的路还很长。也许我真的得有一样值得专注的爱好了,它可以是一幅画或者一把尤克里里,某一天可以出现在我家客厅的墙上或者午后懒散的阳台。

也许繁琐的工作最后会慢慢褪去它面目可憎的面孔,告诉我所有逻辑背后的意义,它可以是一纸升职文件或者一张职业证书,告诉我,“OK吗?之前被虐得很惨吧,小鬼。”

也许曾经的爱情和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告诉我“万事皆有天定,人生切不要回头”的道理。

无论是2019年,还是接下来的10年,都不会有世界末日,也不会有超级英雄,只有踏实前行,才会在日后的回忆里,定格成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片段。

新闻推荐

非展期间 西博城北广场将向公众开放

西博城已成网红打卡点12月6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商业场景招商推介会在天府新区西博城成功举办,意味着中国西部国际博...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