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猝死背后的AED之问 4分钟,很短暂 4分钟,还远吗
图为发生心脏骤停后的获救率变化,“黄金4分钟”是业内认可的最佳救援时间。越早给予处理,生存率会越高,所以普通市民具有一定急救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制图 李开红成都市人民公园内配备的AED设备
1
设备的缺口
“深圳和上海是国内AED配置做得最好的城市,尤其是深圳,它的AED设备数量还是很多的,但是我们去年测算的时候,其水平为平均1.5公里范围内一个,达不到‘4分钟’这个要求。”
2
费用的缺口
“目前AED设备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而且购买者或者捐赠者也各不相同。”“3万左右的一台机器,如果想普及,费用很大。这笔费用从哪儿来?哪个机构能买单?”
3
意识的缺口
“我们不仅缺少急救知识、急救技能,还有急救设备,比如急救包、AED,更缺的是急救意识。”“以前大家觉得院前急救都要等120来,我是非专业的,我什么也干不了。”
从新华社编辑徐勇到艺人高以翔,他们的突然离世令人惋惜,也令“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再次被热议。AED,被称为生死一线的“救命神器”,现实生活中配置如何,是否得到正确使用,又是否真正走进普通市民的生活?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发现,尽管近年来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PR)等急救常识已走入大众视野,但AED在国内的推广普及仍差强人意。公共场所AED的普及与“黄金四分钟”的救治要求相距甚远。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相关人员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AED设备确实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但推广急救知识的普及更为重要。多位业内人士均透露一点,AED的缺乏只是一个“缩影”,折射出公众急救意识的匮乏。
如果想查询离自己最近的AED身处何方,微信小程序“救命地图”就可以办到。急救培训机构“第一反应”就是该程序的开发者,其联合创始人Lisa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救命地图”可以根据用户所在位置,提供最近的AED设备所在位置,并跳转到外部地图程序进行导航。
通过查看“救命地图”,记者注意到,该地图收录的北京地区AED设备分布,呈现不均的状态:以朝阳区为例,在三里屯及国贸的核心区域,AED设备布置较为密集,但在稍靠近东南方的九龙山及百子湾一带,AED设备的数量则寥寥无几。记者在合生汇商场通过“救命地图”搜寻到了附近的一台AED设备,位于一街之隔的写字楼5层,设备属性为企业捐赠。记者发现公司下班后,便无法取出设备使用。该AED设备联系人告诉记者,设备为自己所在公司管理,也可以外借给公众使用,只是几乎没有被借出过。该联系人解释说,考虑到丢失风险等原因,该设备一直都是存放在门店之内,所以当员工下班后就无法被取出了。
北京的AED都去哪儿了呢?据了解,目前北京的AED多布局在机场。另据北京日报报道,截至目前,首都机场3个航站楼共设置AED设备69台,备用设备8台,分布在值机区、候机区、进港通道、行李厅等人流密集区域。而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已经安装了AED设备40台。
AED面临3大困境
“每当有学员问我,除了机场外,还能在哪儿见到AED,我都觉得很尴尬,确实我们还没有普及。”北京市应急志愿者总队急救队队长、美国心脏协会(AHA)主任导师石洪,做AED的民众推广教学已有10年,但他发现,每次AED上热搜,依旧是以猝死事件发生为前提。事件热度一过,大家又将此事搁置一边。
配置最好的深圳
也达不到“4分钟”要求
石洪常年奔波于各地进行紧急救援等培训,他发现,北京对救援文化的普及程度高于其他城市,但AED设置却远远不够。他印象较深的是上海和深圳,AED数量相对较多,但也仅仅是对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尚不能满足黄金4分钟的抢救需求。
Lisa深有感触。她表示,理想情况下,商场、地铁站、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都应该配备AED设备,但目前国内AED设备实际配置情况却远远达不到要求,“目前,深圳和上海是国内AED配置做得最好的城市,尤其是深圳,它的AED设备数量还是很多的,但是我们去年测算的时候,其水平为平均1.5公里范围内一个,这是达不到‘4分钟’这个要求的。”
“黄金4分钟”是业内认可的最佳救援时间。“最理想的情况是,以事故发生地为圆心,在步行4分钟以内的地方都应该部署一台AED设备。”Lisa说,患者倒地后的“黄金4分钟”内越快进行心肺复苏(CPR)并配合AED设备,越能提高猝死者的生存率。
3万元一台
谁来买单是一个问题
但现状不尽如人意。为什么AED如此“稀缺”?谁来买单也是个问题。“目前AED设备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而且购买者或者捐赠者也各不相同。”Lisa说,目前被收录在“救命地图”和在公共场所能见到的AED设备,可能来自当地卫健委、民政局、应急管理局或红十字会的统一采购,还有可能来自慈善组织或企业的捐赠。
“没有形成统一风向,全凭各自在推。”这是石洪的感受,尽管大家都在努力,但力量还是“很松散”。这也导致一个现实问题,“3万左右的一台机器,如果想普及,费用很大。这笔费用从哪儿来?哪个机构能买单?”石洪感慨,现在是社会有需求,但设备太少。
有了设备
敢不敢用、会不会用
被誉为“中国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北京急救中心退休医生贾大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他经历的急救案例中,十有八九都是靠AED抢救过来,只有一两个是靠徒手心肺复苏救活的。另有数据表明,使用AED的心肺复苏比不使用AED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要高60%~70%。
即便有了设备,摆在那里,市民敢不敢用、会不会用?
尽管多位专家向红星新闻记者表明,AED操作简单,只需开机按照语音提示执行即可。但同时,他们也向记者表示,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人往往不敢使用,怕担责任;而掌握相关急救知识的人在国内仍算“小众”。
Lisa告诉记者,他们曾做过相关调查,当前国内人们对于CPR技能的了解和认识仅处于“勉强及格”水平,“大家虽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CPR的知识,但是在没有经过实操的情况下,遇到突发事件,能做对的人应该不多。”
Lisa强调,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们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率只有他们的千分之一,这包含了使用AED设备在内。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的张立认为公众的急救意识亟待提高。“以前大家觉得院前急救都要等120来,我是非专业的,我什么也干不了。”张立指出,在突发事件现场,第一目击人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科学施救是院前急救非常重要的一环。张立透露,今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当地高校向1万名大学生做了一个有关AED的问卷调查,结果是知晓AED的约有60%,知道本校AED配置情况的只有38%,会使用的只有22%。
石洪认为,不同的施救人员对操作时机把控和操作细节的差异性会带来争议,道德、法律等问题无法规避。甚至操作人资质的认证同样存在争议。同时,AED属于非医疗操作,却起到医疗作用,又允许全民操作,针对医疗和非医疗,认定系统如何制定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石洪表示,过度对操作细节的争议会影响推动的工作效率。
“我们不仅缺少急救知识、急救技能,还有急救设备,比如急救包、AED,更缺的是急救意识。”从事医疗急救工作30余年的贾大成如是说。
■标准将至
公众急救意识显著提升
健康中国行动推动AED普及
贾大成多年来为国内各行业的数千家机构做过急救知识讲座、急救培训,是中国急救普及教育的资深专家。上世纪90年代他第一次接触美方赠送北京急救中心的AED后,向公众推广普及AED贯穿着贾大成的职业生涯。直到现在,70岁的贾大成在外出时仍随身携带AED,一是为随时应急,二是为传播急救知识、急救理念。
对比90年代,他认为公众在急救意识方面已有显著提升,“上世纪90年代没人关注,上门培训都没人来;现在都是主动找我去培训。”
目前,公共场所配置AED尚未明确规定,不过,好消息是,推动普及AED,国家层面也有相关文件出台。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提到,要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备AED的配备标准,每5万人配置1辆救护车,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今年10月,面对网民关于“加快在公共场所配备AED”的留言时,国家卫健委也做出了回应——“我国在推进公众使用AED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积极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实,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加大AED配置投入,开展AED和心肺复苏的普及性培训,科学规范指导AED布设使用,积极推动AED普及,营造公众参与急救的社会氛围。”
“比前几年要好很多了。”贾大成说。“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鼓励每个人都学急救知识与技能,这也是张立他们一直倡导的理念。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严雨程 赵倩
■成都探访
部分AED不能打开
官方:近期将维修更换
日前,成都市卫健委公布了成都AED配置点位。有市民在宽窄巷子发现,宽巷子环太特产旁的AED设备开锁处损坏了,不能正常打开。根据市民描述,12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宽窄巷子、人民公园、猛追湾游泳场,了解当地配置的AED设备管理情况。
3日下午,根据成都市卫健委公布的AED配置点位,记者在宽窄巷子景区宽巷子环太特产旁、微型消防站旁、窄巷子27号门口发现了配置的AED设备,但在窄巷子老夏火锅旁并未发现设备。
宽巷子环太特产旁配置的AED设备开锁处已经损坏,不能打开。记者询问周边商家了解到,设备并不是由周边商店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而在设备周边也没有发现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在成都市卫健委公布的人民公园AED配置点位上均发现配有设备。然而当记者根据设备上操作流程扫描二维码后,通过微信直接跳转至该设备微信公众号,按照提示,记者再次扫码,虽然提示成功打开设备,但实际上并没有打开,而在设备一侧印有“二维码无法开门时请使用安全锤”的提示。
在猛追湾游泳场,记者发现现场配置的设备均能打开,在每台AED设备上都写着“取用AED请联系附近工作人员,如果情况紧急可敲碎玻璃取用”的提示,并在设备下方放置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说明。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联系到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陈静介绍,根据市民反馈,已经立即和宽窄巷子管理方联系,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宽巷子环太特产旁的AED设备确实存在损坏,不能正常打开。“近期我们将对宽窄巷子的AED设备锁箱进行更换。”陈静告诉记者,由于宽窄巷子配置的AED设备是第一批配置,距今已经将近3年时间,将于近期进行维修更换。
陈静还告诉记者,“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由于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对于公共区域管理方并没有行政管理权,部分公共区域管理方对于AED设备的管理并没有很配合,“可能在一些公共区域确实存在设备管理上的不积极,但我们今后将继续加强与公共区域管理方的沟通,确保管理方能更好地参与设备管理工作。同时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专业人员辅助市民用好AED设备。”
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博 叶燕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老邹,一直是各个彩票网店的常客,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仍自称“技术流”。11月19日,老邹再次走进彩票店,100元一注的彩票,下单120注...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