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烟火味的打卡地 黉门里续写千年诗意《成都曲》
在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藏着许多历史故事:清朝时期,战功赫赫的陕甘总督杨遇春告老还乡,其后人捐出私家宅院在此开办学堂。为此,衣着长衫、清秀俊雅的读书人来这里打卡,品国学神韵,读百家诗书……,打造烟火味的打卡地 黉门里续写千年诗意《成都曲》。
时代变迁,如今的黉门街,又在诉说着新的故事。从烟火味十足的小酒吧、小饭店到现代旅游、文创商业,从居民最关心的养老公益到少儿服务……各种生活服务黉门里无处不在。
无限包容的黉门里,连通着城市的历史与未来,不论是居住在此的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地方感受到更多的“开敞性”“文化范”“生活味”“参与性”。□玉琳(图片由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办提供)
开墙透绿 漫步锦江滨水区
“从家门口走到河边非常不方便。巷子只有一点点宽,还停了那么多车,偶尓还有人把这里当成垃圾场。”住在黉门街34号的王大爷说,这曾是一条规划中的道路,但由于城市发展滞后,小巷里脏乱差,居民只能绕道而行。
这条小巷该怎么改?今年年初,武侯区玉林街道对周边商家、居民逐一走访,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31条,主要集中在“拓宽道路”和“恢复历史风貌”。最后的改造方案是融入锦江公园建设整体方案,通过打通封闭道路,实施开墙透绿,与滨水区域风貌提升相结合,突出“开敞性”。
改造后的小巷,颜值大幅提升。小巷里最红的打卡处就是黉门。在古代,黉门是学校的大门,是读书人进出的修身之地,所以古代士子考中秀才被称为“身入黉门,天子门生”。“我们设置这个门,寓意人文之门、吉祥之门,也彰显黉门施教、文脉永承。”负责黉门里前期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从一个月前黉门开始立在这条小巷起,路过的很多行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拍照留念。
历史加持 重现新时代《成都曲》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千年前的成都,“夜间经济”就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道风景线。千年后,作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形态,“夜间经济”正在成都悄然发力。
在黉门里,沿河一排不同特色的小酒吧、咖啡厅呈现出另外一番场景,这里不仅夜间生意好,还解决了“酒吧白天没人”的困惑,形成了特有的音乐创客街区。社区利用白天闲置的酒吧空间载体,引进高校音乐资源,采取协商共建方式,发展音乐创客空间,放大时间、空间,成为社区原创音乐、创业就业的“双创空间”,打造“白+黑”全天候音乐体验场景。
秦朝的地图,三国的故事,唐朝的诗……在黉门街与临江西路交汇处,一处下沉式花园绿地成为居民游客可驻留、可进入、可体验的文化小游园。不管是万里桥边的观景石,还是《成都曲》的词牌,或者是各种休闲座椅的打造,巧妙地运用“万里桥”历史文化将各个点位串联,形成了锦江边一个可触摸、可感知、可消费的特色文化体验场景。
社区公益“奶奶名厨”让温暖延伸
在黉门街社区,街坊邻居们都认识刘四孃——刘道笠。两年前,她把家旁边的阳光棚改成了活动室,摆上桌椅板凳,为空巢老人提供餐食,所以叫“奶奶厨房”。如今,在黉门里邻里生活体验中心,“奶奶厨房”有了升级版本——“奶奶名厨”。社区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打造社区餐厅,不仅让“奶奶厨房”在硬件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还让“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美德继续延伸。
更多居民的需求在这里得到满足,黉门街变得温情满满。
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说,去年社区成立了全省首家居民服务公司,把“正成商翼”商务楼宇1650平方米空间场地,运用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本合作,成功打造邻里生活体验中心,强化街区发展“造血”功能。
与业态转型升级相结合,突出“生活味”,与社区发展治理相结合,突出“参与性”,社区经济由原来向政府“拿”朝着向市场“挣”的转变,社区党委服务更有底气,社区服务更有动力,服务居民更有能力。
新闻推荐
日前,由成都市网络理政办指导成都市大数据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完成的《成都市区块链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课题研究...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