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暗号”卖香烟

消费质量报 2019-12-13 05:47 大字

消费质量报社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测,依据事件新闻转载量、微博微信转发和评论数等数据,监测出一周以来关注度较高的消费热点事件。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

记者王钰

相关搜索

截至12月12日17:00,搜索关键词“外卖暗号卖烟”,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13.3万个,找到相关资讯约2.96万篇;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结果0.5万个;腾讯微信找到相关文章446篇。

舆情回顾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香烟是禁止在网上销售的,但最近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线上外卖平台已禁止售烟,但有些商家会通过暗语等隐蔽方式来兜售香烟,然后由骑手代购送货,整个过程都无需核实身份信息。可以说,在外卖平台上买香烟那是相当容易。

记者在某外卖平台上输入“香烟”“烟”等字眼,搜索结果均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跟‘香烟’有关的搜索结果”。但在一些商家的公告栏里,会出现和香烟的拼音和谐音的字眼,并提示如有需要可电话联系。

有些外卖平台的商家利用暗号售卖香烟时,将商品分类设置成“戒不掉的”“打火机”等相关词汇,并将香烟名称改为“爆竹”“玉玺”等音译词。“如需香咽的顾客请加wei信”“要香火因的下单备注”“送yan上门不额外收费”……而这些“香咽”“香火因、”“yan”等字眼,都在暗指“香烟”。

舆情背景

《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自2016年7月20日起施行,该办法第四十条规定,“除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或者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的企业依法销售烟草专卖品外,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根据《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通告》规定,除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网络交易平台之外,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都不得为经营烟草专卖品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

据报道,湖南12岁的初中生小鑫根据商家提示,买了3瓶啤酒,并备注“需要一盒某品牌香烟”。大约30分钟后货送到,骑手没有任何询问,只要求小鑫支付了10元代购香烟的费用。报道中,小鑫还透露,“我们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外卖平台买烟,从来没人问过年龄,购买很方便。”

饿了么客服称,根据相关规定,目前饿了么App上不允许超市销售香烟,更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对于有商家“改名”销售的情况,平台将进行调查处理。

各界声音

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不单是出售香烟的商家,也包括送香烟的,要合并处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加大违法成本,我想完全是可以解决的。

成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周东平:外卖平台并不具备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或认可,平台对商家是否具备专卖许可不具备审查资质,同时也没有实质性的审查行为。香烟在每个区域都有固定的价格,在外卖平台卖香烟,可能会有一些人通过赚差价的方式从中牟利。同时在外卖平台上售卖香烟,很难确定交易对象是否未成年,这样会触及到法律问题,轻者将受罚金处罚,重者可能会构成违法犯罪。

网友声音

@桂:真是无孔不入,这也算是暗号吗?这是明摆着卖吧!

@魏爱媛梦:烟草是专卖商品,一定要严查,加强管理。

舆情分析

香烟售卖有严格的规定。首先,商家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其次,销售香烟必须“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不许在网上售烟;再者,不管线上线下,都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

作为外卖平台,理应对平台上销售的所有商品进行审核和监管。一些商家通过外卖平台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外卖平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暗号下藏着的网络售烟仍然屡禁不止,而当这些“马甲”难以被辨认和处理,反而为未成年人吸烟提供便利渠道时,则更加令人担忧。

外卖平台和监管部门都应该尽快练出“火眼金睛”,戳穿这些暗号,扒下它们的“马甲”。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违规经营的庇护所。要及时严查违规售烟行为,尽力守住烟草通向未成年人的各种关卡。

新闻推荐

成都拳台悲剧追踪伤者已昏迷12天 涉事方拒绝继续垫付医疗费

成都拳台悲剧追踪近日,成都在读大二学生晓新(化名)在教练吴某的说服下,参加了一场自由搏击比赛。此前他只跟随该教练学习...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